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张大千 1981年作 南山耸翠 镜心 泼彩纸本

张大千 1981年作 南山耸翠 镜心 泼彩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张大千 1981年作 南山耸翠 镜心 泼彩纸本
尺寸: 58×111厘米
起拍价: HKD 2,500,000-3,500,000元
成交价: 4,577,504元
拍卖公司: 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
时间: 2012-04-24 00:00:00
备注: 款识:岁辛酉之下月二十四日,恭介静农老弟八十降诞令辰。小兄爰。钤印:张爰,大千父,以介眉寿。
来源:本幅乃大千先生写赠挚友台静农,以贺其八十寿诞。台先生于一九O二年十一月廿三日,即农历壬寅年十月二十四日,画上以农历纪年,正是写于台先生八十整寿之日。
上款:台静农(1902-1990),本姓澹台,原名传严,二十年代初改名静农,字伯简,晚号静者,室名静闲堂、歇脚盦、龙坡丈室、龙坡精舍等。安徽霍丘人,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出身,历任北京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教席。一九四六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多年。一九七三年退休后,担任辅仁大学太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讲座教授。他毕生致力教育事业,育才无数,且学术著作丰富。在文学创作方面,早于二十年代与鲁迅等成立文学团体“未名社”,早期短篇小说《地之子》、《健塔者》皆新文学作品中之典范。东渡台湾后,因应时局环境,遂寄情于诗书,书法专攻倪元璐,参合己貌,自成一家,尤为艺坛推重;又精金石,大千先生亦倩其治印。他在台湾文艺学术界声誉卓著,享具崇高地位。
张台之交历半世纪,始于三十年代中期,经张目寒介绍而订交。张目寒乃大千义弟,与台静农兼具同乡同学之谊。一九三六年期间,大千执教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每周往返南京及苏州寓所,南京居停正是张目寒家中,这同是台静农路过金陵客居之所,两人因此结识。台氏日后追忆这段日子,也述及于张目寒家中客厅,边看大千作画,边听他解释其画法中所谓“亮”这名词的涵意。
台氏在中岁之年屡经波折,却无损这段友谊。四十年代初,他在四川白沙镇任教时,听从老师沈尹默劝告,弃习王铎书法改效倪元璐,惟倪氏传世真迹不多,战乱期间难得见其作,大千知悉,立命学生把自藏倪氏自书《体秋》诗以双钩法钩出,送到台氏手中,这对他揣摩钻研倪书大有裨益。
一九五一年下旬,大千赴台旅游,随身事带有《大风堂》至宝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黄山谷《张大同手卷》、后因有东瀛之行,携带出入不便,从张目寒建议暂存台氏家中。台氏称“当时有说不出的惶恐,只得将三件宝供养在壁厨旧衣堆里”,大千旅毕取回,宝物安然无事。而大千安心以重宝相托,交情之深,可见一斑。
大千移家南美,复迁加州,期间两人仍有往返。大千寿诞时,台氏屡治印奉贺。如一九六八年,值大千七十整寿,他刻昌化石对章以祝,朱文曰“大千长年”,边款“欢乐长年,寿比金石”;白文曰“髯公长寿”,边款“辟浑沌手,得天地心”。一九七六年,刻“以优延年”贺其七十八岁寿;又刻“以介眉寿”作贺。一九七三年,刻“环笔盦”印以纪大千移居加州寓所之取名。大千又辄倩其治印,如一九七一年刻“得心应手”,不少钜制即钤此印;另有“还我读书眼”,乃大千困于患,目力受损之叹喟;又有以梵文天城体刻“三千大千”,多见用于大千晚年作品上。
大千回台定居后,彼此交往更频繁。他在外又溪筑摩耶精舍,取佛母腹内有“三千大千”之意,寓所门额横匾“摩耶精舍”四字即出自台静农手笔。台氏书斋原为“歇脚盦”,一九八二年易名“龙坡丈室”,四字横匾则为大千所书。挚友互为书额堪称艺坛佳话!
一九七八年,大千八十整寿,《八十寿序》即请台氏亲撰,足见对其文章书法之雅重。台静农向不轻易为人写字属文,而序曰“世论吾兄起衰之功,为五百年所仅见,余则以为整齐百家,集其大成,殆无第二人。”对好友艺事成就称许不已。一九八二年,大千将珍藏最后一幅倪元璐书法送赠台静农。该作乃其珍视而屡拒别人要求割爱者,故存“宝剑赠烈士”之意,亦应他誉台静农为“三百五十年来写倪字的第一人”,足堪相配!
翌年,大千病逝,台氏书挽联曰“宗派开新,名垂宇宙丹青手;园庭依旧,恸绝平生兄弟交”,概括了这段近五十载的交情。大千先生生性慷慨,重情义,从不吝赠字送画。与他深交情挚者,所获馈赠多。如张岳军,张目寒、王新稀、张汉卿等,每届新春、寿诞等吉日佳节,皆有所赠,画迹见诸公开展览或著录者俱精心之作。又屡为他操刀此刻印如方介堪、陈巨来,纵使天各一方,仍得他写画寄赠。惟台静农他相交既久且深,又属艺坛同道,兼屡替其刻印,除得他书“龙坡丈室”额外,未尝见有送赠作品公开传世!盖台先生性恬淡,来台后潜心教学,行事低调,虽与大千友好,得其赠画亦无公开宣扬,故未见发表或公诸展览,只有门人友好在其寓所或可得见。本幅乃大千精心所制的寿礼,一直置框并张悬家中,从未外扬,今乃首度公开,可一新观众耳目,诚属难能可贵!本幅写于一九八一年底,时大千先生已动笔创作钜构《庐山图》,因尺幅巨大,毕竟衰年体弱,写来见停停续续。惟适值老友八十整寿,他不借乘隙,倾力成此以贺。早于二年前,大千八十诞辰时寿序即出于台氏手笔,序文对其艺事评价之透澈,他闻之亦动容,深感道出其心中所想。故作此回报,绝非酬庸泛泛者。见诸大千创历程中,每当身处困顿或衰病侵躯下,出于好强不服输的性格,他往往注生命力于作品上以示反击,不少杰构遂产生于这种状态下,或许是"穷而后工"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压卷之作如《庐山图》即为最具代表性者。本幅赠挚友贺寿亦属其中之一。
大千选用高丽笺写本幅,略少于四尺全开。上钤"以眉介寿"印,乃他写作寿礼时常用者,亦出于台氏刀下。画面以半抽象为主,缀以房舍、林丛、山径等点景。他采花青调墨写成主体山势,中以简笔约略勾出轮廓,复用细笔点成树林。下方大幅面积均为泼彩罩盖,只见石青石绿层层混融晕染,或深或浅,浓淡交织,石绿色块堆叠最厚处,块面如宝石般迎光闪烁,色泽瑰丽明亮,具慑人之效。右上方以几笔赭色草草写成扁舟成双,各载一人泛荡于留白形成的湖面上,如相随遨游,一派悠然,或写寄寓张台两人过从之写照。全画写来色彩清丽,气势雄浑,细意经营处却如自然天成,不露人工痕迹,一切俱在画家掌握中,尽显"辟混沌手"之气魄,堪称是他晚年泼彩中精绝之作!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