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甲申(1764年)作 竹石中堂 立轴 水墨纸本
展品名: | 郑板桥 甲申(1764年)作 竹石中堂 立轴 水墨纸本 |
尺寸: | 180×98厘米 |
起拍价: | 2,200,000-4,200,000元 |
成交价: | 4,180,000元 |
拍卖公司: | 江苏嘉恒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01-09 00:00:00 |
备注: | 钤印:郑燮印(白)、潍夷长(白)、歌吹古扬州(朱) 款识:绕膝龙孙好节柯,居中柱石老嵯峨。春风夏雨清光满,历到秋冬翠更多。干隆甲申秋日板桥老人郑燮。 鉴藏印:徐氏石桥金石书画审定之章(朱)、广陵邹氏珍藏书画之印(朱)、曾藏方梦园家(朱) 签条:郑板桥先生竹石图中堂,茗柯室主人珍藏。(徐石桥署)印:茗柯室(朱)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五十一岁至六十岁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并善诗、词、曲几书札散文,“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书法一篆隶参入行揩,自称“六分半书”,人称其“乱石铺街”体,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不落窠臼、自成体貌。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键的兰竹为著称,尤精墨竹。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画竹“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被世人视为他自己的人格写照。画石则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再作少许横皴便成,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其作品无一雷同,莫不赋予它们性格和生命。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癯雅脱”的意趣。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此幅《竹石图》为郑氏着力之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竹后巨石耸立,以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教少,而神韵具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