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杨彦 宋人诗意 镜心 设色纸本

杨彦 宋人诗意 镜心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杨彦 宋人诗意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 60.5×151厘米
起拍价: 30,000-60,000元
成交价: 68,2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 2013-07-27 00:00:00
备注: 题识:问询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宋人张孝祥西江月,度一精舍。杨彦。
钤印:杨彦(白文) 结人闲翰墨缘(白文)
说 明: 原藏者得自作者本人。
杨彦1958年生,号大獒堂主,本琦。北京人,回族,中国画家。曾任中国画家研究会研究室副主任,现任星座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东方艺术部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擅长山水、花卉、书法及实验性水墨创作。八六年于北京举办首届个人画展之后于画坛脱颖而出。以生为画,以画为生,以画传名,以名传画。八七年应遨于避暑山庄举办个人画展。作品选入全国《新人新作展》,并在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地展出。九○年于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长富宫、中国书画研究院收藏。九二年,台湾《艺术家》以“值得期待的中国光芒”为题介绍生平和艺术。《大宁河胜图卷》在中国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引起轰动。九三年赴日本讲学、考察,出版《杨彦画集》,九四年于日本举办《墨的鬼才—杨彦中国画展》,筹建杨彦美术馆。作品选入《全国第八届美展》。九五年出版《杨彦书画集》卷一卷二。九六年,作品《生命的律动》参加巴黎《法中中当代绘画展》。九七年在台湾日报社主讲《中国山水画六大家研究》,举办《废云供食—杨彦书画展》九八年底再度访台,与淡江大学师范大学美术系主讲《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点评本世纪查出画家》。出版《玖玖》个人专集,举办“杨彦画友会年展”。一九九九年《台声》杂志以《一场艺术飨宴》为题。介绍大陆画家杨彦在台湾淡江大学讲课,发表近作《台湾风光系列—阿里山》。二零零零年元月,应邀参加“二十一世纪中国著名画家美国大展”赴美国洛杉矶出席开幕式。并荣获美国五个城市市政府颁发的六个奖状和荣誉证书。被誉为对美国社会与文化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使者。
画家能在理性的字根表中透视作品的精灵,这不是技巧之惠,而是平日默默地以人格贴近自然界和世间的天籁所致。只有习惯于思索,习惯于总体把持人生,习惯于虔诚地膜拜自然的人,才能从容地进入这一境界。
—丁方
十多年拼搏苦头的杨彦,被誉为“苦学型”画家。但于他苦学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颗善于玄想冥悟的心灵和无止无息的创造才华。那迅如闪电的思维,童稚恶作剧般的奇想,永不安宁的“探险”欲,赋予他的艺术感觉以天真无忌的趣味和突然袭来的灵气。杨彦的画,一如其人。在极繁与极简、极放和极工之间试探;在极古与极今之间游荡;在诗意和持理之间徘徊;在纯情和纯智之间较量。他还在现实和幻想之间求取平衡;在绝雅和绝俗两端寻找合一;在东方和西方,在传统和未来之间聆听对话。杨彦作画,一往情深,落入渊底。……如果说,杨彦山水长卷是自然美的升华,引人惊奇赞叹;那幺,海底系列长卷则是心象美的呈现,给予人以玄奥的神秘感。心灵表达如行云流水,腕底自出。符号组合,或飞动如狂草;或沉潜若真书。游龙走蛇,飘逸洒脱。著名书画家、论家、学者王学仲曰:书有四象:意象、空象、色象、气象。用于赏鉴杨彦的水墨画,感悟其神秘的海底系列长卷,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从杨彦的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来说,两者(山水长卷与海底系列长卷)是异构同质,唯有符号体系在不断繁衍演化而已。两种形态如此不同的系列,以潜波奔涌,变动不居之势,汇入一个时代性的美学流程,向着天人合一,大道圆通的东方艺术精神逼近。“日出东方之野”—我期待,杨彦的巨大成功!
—孙美兰 一九九二年初冬于中央美术学院
杨彦的艺术追求,对中国画的发展给予了健康的迪示。 他以现代人的思想结构去潜心挖掘传统,通过“拆骨还父”、“拆肉还母”的顿悟性途径去对古典大师的宝贵遗产进行图式修正、图式表现、图工建构,使自己的作品纵向上贯通了历史,在横向上立足于现实。……由形而神,由神而岳,由客观的存在而启迪我们认识存在的客观。画面水墨淋漓、柔和奇丽的景观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的忘川,经历了一次与画家同样的悸动、净化。
—吴应骑 一九九二年于四川美术学院
杨彦画了近二十年的画,却明白了这一切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也不愿做狭隘地吐露自身情怀恩怨的画家。杨彦决心以整个身心去寻求一种更为广大的对人的本源探求的绘画艺术。他已完成了从物态美(自然形)到心象美(意象形)的形态过程;更完成了笔墨从适应心象的被动到自身确立的主动阶段。传统的、深厚的、书写性的、渲泄性的、也有部分造型(造心中之形)性的用笔已贯穿在近期海底系列的画面全部。墨象已不单独作为绘画形象作一般性的铺设,而是随心至手至笔的挥写而蕴涵其中,独立的“墨法”没有了,但又从另一种意义上“新生”了,它直接连接到画家的心中,受“一律”思考的指挥而获得新的审美价值。至此,绘画的“目的”在杨彦的心中已不是通常的认为,从他近期的其它作品中可以看出,杨彦已完全做到的与其独特的“笔墨观”为核心的彻底转型,以及以“艺术人生”为旨归的重新对画境和内涵的熔铸,这才是眼下直至今后若干年时间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张学成 于《江苏画刊》编辑部
所有画空无不在虚与实、疏与密、奇与正、平与险中兜圈子,度的把捉区分着傻瓜和天才。更难的还不在于此,说不清的痛苦和欢乐、压抑和追求、淡泊和激情全靠一支柔毫。杨彦的才华在于自如地驾驭,在矛盾的两极中寻求和谐,把心灵的无边自由和生命律动的严苛约束融在一处,吹魔笛般地吹奏起了宇宙之歌。
—程大利 癸酉年夏于金陵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