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松 2002年作 皖南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李晓松 2002年作 皖南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
尺寸: | 132×66厘米 |
起拍价: | 5,000-10,000元 |
成交价: | 13,2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
时间: | 2013-07-27 00:00:00 |
备注: | 题识:岁次壬午年春月于皖南察济,晓松画并记之。 钤印:李(朱文) 晓松(白文) 说 明: 得自作者本人=李晓松,1968年3月生,山东省淄博市人。1989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1996年进修于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山水画研究院院长、淄博市美协副主席、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1992年作品《沂源秋情》获第一届枫叶奖国际水墨大展优秀奖。1993年作品《空山秋气清》获首届全国山水画展铜奖。并获山东省中国画展一等奖。1994年作品《山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晓松山水画展。1998年作品《故园寻梦》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铜奖。1999年作品《雨后青山清》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秋季无风之一》入选中国画三百家。作品《秋季无风之二》获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2000年作品《梦在水云间》入选今日中国美术。《秋山暮意》获第二届中国金彩奖提名奖。 李晓松是一个真正率性而为的人,他习惯于白天睡觉,午夜别人入睡后他才起床,画画,喝功夫茶,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深夜的产物。不仅如此,李晓松有时想睡了能一觉睡上四五十个小时,而有时画画、娱乐高兴了也可以两天两夜不合眼!所以白天朋友很难找到他:打电话不接,手机关机,只有在他想回到人群中的时候你才能偶尔看到他略显弱的身影。回到人群之中的李晓松往往情绪很高,他不会拂大家的兴致。他画画也凭感觉,高兴了可以一次画许多张,有时许多天也不动笔。他以乎少有多数画家的那种理性和对自身人生艺术前途的设计,他把自己的人生与艺术之乐推向了一种自然的放纵之态。 他的生活状态也导致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他能发现万籁俱寂中的幽微,也能聆听到秋雨淅沥中大地的呼吸,他所感受到的天地自然之灵气,完全属于他自己。所以李晓松的绘画中绝对不会有他这个年龄的剑拔弩张之气,创作中的他更像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对话。他有时喜欢在画中添一个参悟者的形象,他自己也在参悟,在归于寂静的闹市,一个参悟者会听到心底的清泉潺潺,也会在一刹那的顿悟中超越人生的痛苦。李晓松在创作中参悟到了一个静谧的、远离市声的山水世界,这里不完全是岑寂,那些弥漫的云雾使人感受到一颗动荡的心灵,那里面有梦想,有回忆,也有生长的激情。 李晓松在写生时往往一改他日常的生活习惯,他和任宝中到皖南写生,一去就是两个多月,在城市中颠倒的日月又在山水之间又恢复了自然的秩序,面对自然的山水,他内心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和好友任宝中一样,他也喜欢用毛笔对景写生,这使他的笔墨语言充满了现实的激情与艺术的创造力。 近年来李晓松的作品已极具个人的语言特色,如果说他的《故园寻梦》、《千崖秋气高》还保持着自然山水的本来面目的话,他在《自藏山水册》及近期的作品中,已基本上用心灵的感受再造了一个属于李晓松的山水天地。 我在读李晓松的画时还感受到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清冷之气,也许那正是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忧患,他白天宁愿长醉,而愿意在夜晚生活在能够抚慰自己心灵的艺术世界中,他的直觉与才情都在告诉他:那里面才有真正的艺术,真实的人生。 ——摘自荣东书斋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