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郭沫若 行书轴

【说明】 纵144.3 、横46.8厘米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常用名鼎章,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早年就读于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在福冈与中国留学生组成文学团体夏社。一九二三年回上海,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报》。旋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副主任、代理主任。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一九三七年与夏衍等主编《救亡日报》,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一九四八年四月,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四九年二月,任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副主任。四九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部理兼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有《中国史稿》、《甲骨文合集》等。
郭沫若擅行草书,个人风格强烈,人称“郭体”。郭沫若精于用笔,笔力深沉、扎实,无飘浮之病,即具学者儒雅书风,又有书家的精深功力。
此件作品纵144.3 、横46.8厘米,为郭沫若书赠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现珍藏于该馆。
郭沫若
- 字 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 年 代:近现代
- 专 长:文学家、历史学家
- 主要成就: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 代表作品:《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