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沈周 1495年作 浙中揽胜 手卷 设色纸本

沈周 1495年作 浙中揽胜 手卷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沈周 1495年作 浙中揽胜 手卷 设色纸本
尺寸: 51.5×956.5厘米
起拍价: 4,000,000-6,000,000元
成交价: 4,400,000元
拍卖公司: 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
时间: 2012-06-29 00:00:00
备注: 款识:弘治乙卯仲夏漫写于有竹庄,长洲沈周。
印鉴:启南、白石翁
沈周自跋: 余比岁览胜浙中,渡富春江,登子陵钓台,观赤城之霞,探金庭之洞,朝岚夕霭,靡所不经,而灵区异域,万壑千峰,目之所穷,意之所到,真有可名状。吁!天地亦广矣!虽欲谱入无声诗中,愧不能具灵心巧腕,乌可得雽因耶?其游,或携筇登眺,或泛艇闲观,或郊原村落,适有一树一石可,亲画收拾笔端中,始成稿本。今岁清和,闲关有竹庄,闲暇无事,因忆旧游,乃觅佳纸,一一为之拈出,两阅月而成卷,展之,恍若昔过历历在目。余于两浙名胜,平生企慕,迨老始获之,可信境与人间不多,设游于人生不能几遭,因引酒独酌,心与境融,境与图会,洋洋忽欲参造物者游,可谓与神俱化矣,图成,因并记之,时夏五二十八日,石翁自识。 钤印: 白石翁
鉴藏印: 越园审定、余绍宋、野侯审定、白眼审定、韩宋法胡守方夫妇鉴藏印、韩宋法世代珍藏海内第一沈石田书画、宋法鉴古、笔山韩氏宋法收藏书画之记
高时丰题引首: 白石翁山水神品,丙戌(1946)孟夏,高鱼占篆,时年七十有一。 钤印: 药壶、高鱼占书画记、采学;
金梁题隔水: 一代书画名家多,而大家少,明之文、沈、唐、仇,唯石田得天独厚,大气滂溥,不愧大家,是卷富春江图,高山流水,淡淡大风,神来之笔,每一段落各具一胜,开卷揽之,惊心动魄,挥汗不已,山水移人,即笔墨移人,即后幅自题,笔笔提起,书法尤神,内谓绘二月始就,想见极意经梦合最美而集大成,余见石田书画多矣!如此杰构,得未曾有,大家之作,足与严陵并高千古矣。金梁。 钤印: 金梁;
杨循吉跋: 学问由乎人力,资美出诸天授而成之,便举世莫及,出于口,落于笔,动臻妙诣,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不期其然而不得不然者,是故天地以云霞变幻,山川秀润,征不测之神机,人钟天地之灵,亦能以心思裁制,笔墨运挥,写无穷之妙致,从古以来,得天者少,自唐有摩诘为开门之祖,降自宋元,非无其人而第以一家自成,曷有兼乎?天人而随意,所披即成妙用者,及我胜国直抵乎?今仅得启南石翁一人焉!为右丞嫡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草草落笔而天机蔚蒸,庸史岂能梦见?此卷云山谷水草树烟霞,浅窥之,而笔老墨融,深得之,而性静情逸,绘事之外,别有神奇,又其最得手之作也!余获观之,神游其际,诩诩乎庄周蝴蝶,不知身在尘中,援觚题识,纪其幸云。南峰老人杨循吉。 钤印: 循吉、南峰山人、古宗伯氏;
吴钟骏跋: 道光庚戌(1850)长至日,平江吴钟骏观于赤城官舍。 钤印: 晴舫;
余绍宋跋: 世之论沉画者,以细笔为胜,所谓文粗沉细,拘贵其稀,不知此为市贾冈利之术,富人好椟之谈,非真知灼见也。试陈其说,盖有三端。其一,沉画以雄浑豪迈胜,故必用笔刚劲,运以中锋,始能显达,此卷其本来面目也,意其取为细笔,殆属偶然发兴,或因偶运细毫,非其本色,亦即非其所长,吾人赏鉴,岂宜舍取长而偏取其短?其二,所谓粗细者,非用笔之谓,应指理法而言,犹之论诗律之粗细也。审是运笔,纵粗何碍理法?非然者,用笔纵如牛毛,亦奚足尚,此真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矣!其三,所谓粗者,亦非犷悍杈枒,剑拔弩张之谓,盖指以数笔摄取物象之微妙言之,曷能如是,虽粗奚害﹖古来写意之作,其精微即在乎是。况一幅之中,断不能纯用粗笔,所谓粗细互用,乃画家不易之法则,即如是卷中点缀之端,又何尝不精细耶?必如此论沉画,始得其真,始可称为精鉴,不贻耳食之讥。至于此卷之佳,有目共赏,在作者,亦自以为兴神俱化,绝非夸词,若其布置之缜密,运笔之沉着,设色之雅澹,磊落之中含有幽秀,纵率之处不离法度,可谓极雄浑豪迈之致者矣。又,此卷成于六十九岁,时正其从容闲暇、炉火纯青之候,故与寻常所作不同。韩君宋法,指为海内第一,绝非溢美之言,又以其为先人手泽,轻易不以示人,独以余为识者,郑重持以见示,且许留观临摹,则不能无辞以相报,因书所见于卷末,以世论沉画者详焉。丙戌(1946)春暮,龙游余绍宋记余寒柯堂。 钤印: 余绍宋、越园;
马一浮跋: 未觉壶中日月宽,好山都作画图看,老来行遍天涯路,独差严陵一钓竿。萧然韩君出此卷属题,览石田自跋,颇与同感,为缀一绝归之。当知真赏在笔墨之外,使石田复起,或许为知言。时方从蜀中还湖上,侨寓西泠,丙戌(1946)夏至后三日,蠲叟。 钤印: 蠲戏老人;
潘天寿跋: 堪与大娘剑器谐,笔能抗鼎锥画沙,绝世富春长卷子,至今未见第三家。萧然韩宋法兄出示家藏石田精卷属题,即书一绝归之。三十六年(1947)元旦晴晨,宁海潘天寿并记。 钤印: 潘天寿;
高野侯跋: 白石翁画法,承其家学,上规宋元,为有明一代宗匠,其父同斋先生,与伯父南斋处士,并善山水,风格明秀。同斋画师杜征君鹿冠道人,仿北苑、叔明,冲澹粹和,故石田画法少作率盈尺小景,盖识趣甚高于父与伯之学,无不烂漫。四十后始拓为大幅,展其才力,由鹿冠而巨然,能于豪放之中,使精卓之笔。大含细入,无所不能,初不限于笔之大小、年之早晚也。至老年,气益雄,笔益健,巨帧大卷,俾览者,若云雾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几上,而验其笔踪,细入骨,未尝巨管粗豪为能事,而作风华妙,品亦未闻,有特制之管,盖古人笔墨,凡有真实工夫者,不只细笔之美,忌能使之裕,如自成大家风度,世之所谓细沉者,特以鉴藏者于其所流传者之迹以罕见为贵耳。宋法世长见过,出示家藏石田巨卷,展读再四,足证余言之非妄。此卷为白石翁平生经意之作,其使笔之清妍,运墨之华滋,结构之雄浑,精力之弥满,真为不多得之品,足以铭心矣。世有谩为訾议者,不足信也。宋法承其先德,绪余宝守,旧藏殊多,曾益鉴别,自具会心,且能达其源流,匪徒以收藏为标榜自于风雅者,比尤为余所钦佩,盖吾所遇好言鉴定而侈为收藏者,伙矣。如宋法之有所持而虚怀若谷者,未见觏也。丁亥(1947)夏五,高野侯题记,勉应宋法吾兄之属,尚希是政。七十翁书于梅王阁之南荣。 钤印: 高野侯年七十后作、梅王阁、紫薇舍人、可庵
说明: 一、杨循吉(1458-1546),明苏州吴县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循吉以耻为而辞归。晚年落寞,更坚廦自好。有《松堂集》及杂记;
二、吴钟骏(?—1852后),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二年状元,授修撰,历任福建、湖南乡试生考官、福建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待郎、咸丰二年又改督学福建;
三、金梁(1878–1962),满州正白旗人,世为杭州八旗驻防,故作杭县人,字息侯,光绪三十年进士,辛亥革命后任农商部秘书等职,著述甚丰,工书法,擅篆籀,能画;
四、余绍宋(1882–1949),浙江人。自日本归国后任外务部主事等职,1926年返杭州卖画为生,擅长书画,又精刻印;
五、马一浮(1883–1967),号蠲叟,著名学者,曾任浙江文史馆馆长等职,又工书法,精治印;
六、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国画艺术大师,历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教授,国立艺专校长,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全国美协主席、浙江分协主席等职;
七、高时丰(1876-1960),浙江杭县人,字鱼占,工书法,擅山水、花鸟,能治印;
八、高野侯(1878–1952),浙江杭县人,清末举人,以书隶、画梅、治印著名,尤工画梅,任中华书局董事、美术部主任多年,精鉴赏。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