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 行书 立轴 水墨笺本
展品名: | 乾隆帝 行书 立轴 水墨笺本 |
尺寸: | 170×90厘米 |
起拍价: | 550,000-600,000元 |
成交价: | 605,0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11-19 00:00:00 |
备注: | 题识:御笔。 钤印:乾隆御笔(朱) 所宝惟贤(白) 乾隆皇帝的书法 寒柏 有清皇帝擅书者莫过康熙、乾隆二帝,康熙帝书推崇董其昌,其拟董之作,几可乱真,而楷书颇取柳公权,其子雍正皇帝楷书亦取柳公权,乾隆帝自小随康熙长大,甚得康熙帝宠爱,其学书之初,必以楷书始,而他对柳公权的潜心学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早期在庄严场合所书端正楷书,皆以柳为体,笔取刚劲,而去柳之锋芒,结构严谨而去柳之险势,平正稳重,恰见承平君主之正大,而谨然遒劲,又见年轻君主之精力充沛,态度严肃。如乾隆十三年所书《孔子庙碑》,乾隆帝是年37岁,即可视为其早期之代表性作品。 乾隆帝中年之后,政事娴熟,政局稳定,留心诗书,陶冶自娱,书法广取前人,于二王、苏米皆曾临摹,而尤好赵孟俯之行书,崇尚董其昌的时风因而一变。赵体流美中和,乾隆帝力追其神,而不尽取其貌。在用笔结构上皆一改早期宗柳的风格,但在外貌上和赵孟俯相比,区别也是很大的,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笔柔和圆润,去掉了赵的爽健与锋芒,结体是长方形,而区别于赵的方形结体。其大字刻碑之作字兼行楷疏朗而平和,圆润而流畅,尤多佳作,而平素小字相形之下更多婉转之态,亦清秀典雅。 至其晚年则笔力愈减,渐显平庸钝弱,又好作小草而乏变化腾挪,更难彰显风流了。 清末民初时马宗霍在《霎月楼笔谈》中言“高宗(乾隆)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而栖情翰墨,纵意笴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善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书法不必雄武而后始佳,除去这个偏见,马氏的评论大体不错。 总之乾隆帝书以大字行书为最佳,自树风貌,在讲清代书法史时,应该少不了这一笔。 此外,乾隆帝命人刻有《三希堂法帖》,翻刻《淳化阁帖》,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厥功甚伟。 参阅: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集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