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湘平 2005年作 隶书 立轴 水墨纸本
展品名: | 夏湘平 2005年作 隶书 立轴 水墨纸本 |
尺寸: | 68.5×69厘米 |
起拍价: | 8,000-15,000元 |
成交价: | 8,8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瀚嘉华宝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12-16 00:00:00 |
备注: | 款 识: 乙酉夏湘平书 钤印:夏,夏湘平印,乐在砚田 夏湘平,字迪善,湖南湘潭人。1930年11月生。长期从事书画艺术创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连续三届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等职。 在中国当代书坛,夏湘平的隶书可谓独树一帜。他继承了汉代隶书的审美范式,创造出独特的个人风貌。他的书法蓄开张之势,含典雅之韵,字美而意古,法备而神健。在隶书发展史上,夏湘平以其坚韧的毅力,不知疲倦的追求,最终探索出一条法古出新之路。 一、夏湘平隶书的风格特征 在所有书法教材上,无一例外地会谈到学习隶书要取法汉碑。无疑,取法汉碑是学隶之正宗,是得隶法之正途。 夏湘平的隶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得汉碑真传,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汉碑刻的审美精神。以结字来说,其造型兼有“石门颂”、“张迁”、“礼器”、“曹全”、“乙瑛”诸碑意态,但又不完全取一家之法,而是借鉴各碑之长,变而化之。故观夏湘平的隶书,能品味出“石门”之逸,“张迁”之拙,“礼器”之庄,“史晨”之整,“曹全”之秀,“张景”之雅以及“好大王”之谐。夏湘平隶书深得汉隶神韵,又有时代气息,取法古人而又独彰己意,是耐读耐品的妙笔华章。代表夏湘平隶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他十三年前所书《屈原离骚碑》,这件巨作集中反映了夏湘平隶书创作追求古朴风韵的一贯方向。《离骚碑》结字生动,是“礼器”的形质;用笔遒润,是“石门颂”的意趣;字形扁中见方,行笔欲伸还曲,洋洋两千多字,动静相生,疏密得宜,奇姿妙趣,变化无穷,给人一种高雅的审美享受。 二、夏湘平隶书取得成就的启示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隶书的历史功用是极为重要的。从不易辨识和书写繁复的篆书系统向隶书过渡,是汉文字渐趋简约的一个分水岭。隶书的滥觞更是直接导致楷书诞生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中国书法开始在一条更加宽广的大道上自由驰骋。 汉代是隶书发展的一个高峰,透过传世的汉代碑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人质朴、向上、大气、浑厚、高雅的精神追求。汉隶诸碑各出一奇,几乎没有相同者,这是汉代人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由于隶书在汉代200年间趋至巅峰,中国书法在汉以后的漫长历史发展中,高峰难以逾越,汉代隶书的精神渐趋衰微。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书法在寻找新的表现形式时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像“唐隶”、“元隶”就令人惋惜,这时期的隶书谈不上创新,甚至连继承也不得法;二是历代学隶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深入地继承汉隶者却少之又少。到了清代初期,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书家,重拾汉法,精研篆隶,使得久远的汉人隶法又出现生机。随后的郑*、金农、何绍基、吴昌硕等人,步邓石如后尘,各有独见,隶书的创作又在承继汉人风韵法式中接通脉络。 可以说,夏湘平的隶书创作不仅在当代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而且在隶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关于夏湘平和他的隶书,将是书坛一个恒久的话题。 注:本作品为作者友情提供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