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夏湘平 2005年作 隶书 立轴 水墨纸本

夏湘平 2005年作 隶书 立轴 水墨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夏湘平 2005年作 隶书 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 68.5×69厘米
起拍价: 8,000-15,000元
成交价: 8,8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瀚嘉华宝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12-16 00:00:00
备注: 款 识: 乙酉夏湘平书
钤印:夏,夏湘平印,乐在砚田
夏湘平,字迪善,湖南湘潭人。1930年11月生。长期从事书画艺术创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连续三届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等职。
在中国当代书坛,夏湘平的隶书可谓独树一帜。他继承了汉代隶书的审美范式,创造出独特的个人风貌。他的书法蓄开张之势,含典雅之韵,字美而意古,法备而神健。在隶书发展史上,夏湘平以其坚韧的毅力,不知疲倦的追求,最终探索出一条法古出新之路。
一、夏湘平隶书的风格特征
在所有书法教材上,无一例外地会谈到学习隶书要取法汉碑。无疑,取法汉碑是学隶之正宗,是得隶法之正途。
夏湘平的隶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得汉碑真传,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汉碑刻的审美精神。以结字来说,其造型兼有“石门颂”、“张迁”、“礼器”、“曹全”、“乙瑛”诸碑意态,但又不完全取一家之法,而是借鉴各碑之长,变而化之。故观夏湘平的隶书,能品味出“石门”之逸,“张迁”之拙,“礼器”之庄,“史晨”之整,“曹全”之秀,“张景”之雅以及“好大王”之谐。夏湘平隶书深得汉隶神韵,又有时代气息,取法古人而又独彰己意,是耐读耐品的妙笔华章。代表夏湘平隶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他十三年前所书《屈原离骚碑》,这件巨作集中反映了夏湘平隶书创作追求古朴风韵的一贯方向。《离骚碑》结字生动,是“礼器”的形质;用笔遒润,是“石门颂”的意趣;字形扁中见方,行笔欲伸还曲,洋洋两千多字,动静相生,疏密得宜,奇姿妙趣,变化无穷,给人一种高雅的审美享受。
二、夏湘平隶书取得成就的启示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隶书的历史功用是极为重要的。从不易辨识和书写繁复的篆书系统向隶书过渡,是汉文字渐趋简约的一个分水岭。隶书的滥觞更是直接导致楷书诞生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中国书法开始在一条更加宽广的大道上自由驰骋。
汉代是隶书发展的一个高峰,透过传世的汉代碑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人质朴、向上、大气、浑厚、高雅的精神追求。汉隶诸碑各出一奇,几乎没有相同者,这是汉代人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由于隶书在汉代200年间趋至巅峰,中国书法在汉以后的漫长历史发展中,高峰难以逾越,汉代隶书的精神渐趋衰微。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书法在寻找新的表现形式时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像“唐隶”、“元隶”就令人惋惜,这时期的隶书谈不上创新,甚至连继承也不得法;二是历代学隶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深入地继承汉隶者却少之又少。到了清代初期,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书家,重拾汉法,精研篆隶,使得久远的汉人隶法又出现生机。随后的郑*、金农、何绍基、吴昌硕等人,步邓石如后尘,各有独见,隶书的创作又在承继汉人风韵法式中接通脉络。
可以说,夏湘平的隶书创作不仅在当代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而且在隶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关于夏湘平和他的隶书,将是书坛一个恒久的话题。
注:本作品为作者友情提供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