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唐 铜鎏金菩萨一组九尊造像

唐 铜鎏金菩萨一组九尊造像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唐 铜鎏金菩萨一组九尊造像
尺寸: 高21厘米
起拍价: HKD 550,000-650,000元
成交价:
拍卖公司: 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
时间: 2015-04-20 00:00:00
备注: 主尊菩萨左垂足半跏坐,一手抚膝,一手握于身侧,着天衣与羊肠大裙,坐于圆形束腰须弥座上,身后的背光至腰部,透雕镂空,上有五体化佛,背光顶部有象征宝塔的叶形装饰,从这些特征看,应该是一尊菩萨装的弥勒像,是弥勒的当世形象。弥勒的菩萨造型有四类,交脚坐、善跏趺坐(双腿下垂)、站立像、轮王坐像,交脚坐多见于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而善跏趺坐多见于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站立像、轮王坐像,流行于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
在主尊的两侧有立于圆坐的两辅尊菩萨,左侧一尊发髻中有驻佛,在镂空头光的顶部也有化佛,是一尊观音菩萨的形象。右侧一尊菩萨发髻中有宝瓶,应该是大势至菩萨,依照《观无量寿经》所讲,其智慧之光能普照一切,使众生离三涂苦,得无上乐,所以名为大势至菩萨。
在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的前面,另各有一辅站立在卷草花枝上的一尊罗汉与一尊胁侍菩萨,形象几乎一致并对称,罗汉为僧人形象,而胁侍菩萨带有平面线刻的背光,戴花冠、着天衣、披帔帛,手持净瓶和佛尘。再前面还有一对同样对称的力士和两兽拱宝塔的配件,一起安装在长方形双门台座之上。如此的一主尊、二辅尊、二胁侍、二罗汉、二力士,共计九尊一组的造像,风格一致,古朴典雅,难能可贵。
这类多尊一组的组合造像出现在隋朝时期,这与西域粉本的流入和净土宗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但此组造像与前后面的图168铜鎏金观音菩萨像、图170铜鎏金文殊菩萨像应该是隋代造像的风格延续,时代应该是在唐朝。如此背光至腰部或是肩部,未作通体背光,而且透雕镂空,在头光部位装饰莲瓣或忍冬纹,外延再饰以火焰纹,雕饰均较为繁密精工的做法,在唐代以后就不多见了。此三组造像与1984年3月在陕西省临潼邢家村出土的铜镀金佛像,无论从题材、造型、风格上都极其相似,而那批造像有纪年最晚至唐天宝九年,所以将此件造像相应的年代定于天宝九年之前的盛唐时期是没有太大出入的。同样,临潼位于唐代西京附近,所以陕西省临潼邢家村出土的铜镀金佛像可以代表当时标准的京城作品,此件作品也应该是长安地区的造像,这同时为我们诠释了此组造像的宗教意义。因为常见的一组多尊造像以一佛二菩萨为多见,如西方三圣等,而以菩萨为主尊的则为一主尊菩萨二胁侍菩萨为组合,而此尊的大胁侍菩萨本身就是观音与大势至,所以主尊就必须是果位高于大菩萨的佛、菩萨双重身份的弥勒,而且主尊前的双兽拱宝塔也在说明着主尊的地位和身份,宝塔正是弥勒的象征。
阿弥陀佛、弥勒佛、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大乘佛教净土宗主要的崇拜对象,这些造像题材广泛流行于隋唐时代,特别是长安地区,这与被称为昙鸾系净土宗第三祖的善导法师(613-681)有关,他在645年以后入长安,历住大慈恩寺、光明寺、实际寺等大寺院,并见重于武则天,其宏法甚至涉及绘画、建筑和造像方面,这对争取信徒、普及净土宗作用巨大。此组造像应该就是彼时彼地的遗留,不但具有让人瞩目的收藏价值,而且是从另一个侧面研究唐代佛教发展历史的难得实物,于学术意义恐怕会更重要。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