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 1936年 街头幼女 布面油画
展品名: | 常书鸿 1936年 街头幼女 布面油画 |
尺寸: | 62×68厘米 |
起拍价: | 600,000-800,000元 |
成交价: | 605,000元 |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1-11-23 00:00:00 |
备注: | 签名:街头幼女 1938年北京.常书鸿(背面)。 发表:《常书鸿绘画作品集》第35页,第25版图,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 展出:“中国艺术大展”、“中国艺术名家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1997年。 说明:常书鸿1936年回国后,面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面对抗战的严峻局面,加上创作的环境和气氛,常书鸿在法国留学期间,它的“中国风格”仅仅处在萌芽和试验阶段,回国后他对油画的中国风格更为明显。这和表现的对象、创作的环境和气氛有关。他面对中国的现实,画的是中国人,处在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氛围之中,加上他自觉的美学追求,均体现在这一阶段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上,在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感、平面感和装饰感的加强,这是作者感情与客观对象的亲切交流的表现。这一阶段他在北平画的《街头幼女》、《猫与裸妇》、《未完成的习作》等作品中,这种追求是极为明显的。 常书鸿(1904—1994)满族,出生于杭州。 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预科,学习染织专业,1923年染织毕业,留校任教。1925年任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美术教员,并在杭州农业大学兼教美术,暑期到上海美专学习。1926年,学校转为浙江大学工业学院,任本科美术教员。1927年6月,带职自费赴法国留学,11月考入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后提前升入专科,学习油画。1932年国立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及纺织图案系毕业。油画作品《G夫人像》作为毕业作品并获毕业生作品第一名,8月,作品《浴后梳妆》获第一名。同年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油画《怀乡曲》参加里昂1932年春季沙龙,获荣誉奖。1933年创作多幅油画作品,其中《湖畔》参加里昂1933年春季沙龙,获银质奖。1934年,作品《病妇》获春季沙龙金质奖,由法国国家收藏;作品《画家家庭》获沙龙银质奖。1935年,作品《沙娜像》由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现藏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作品《裸妇》由国立里昂美术馆收藏,并在巴黎举办个人油画展;同年底,在巴黎塞纳河畔旧书摊上发现伯希和编着的《敦煌图录》,并参观吉美博物馆的敦煌彩色绢画,开始关注敦煌。1936年受教育部部长王世杰之邀,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8年抗战爆发后,随国立艺专迁校云南,任代理校长之职。1940年离开艺专,任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兼秘书。1942年9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成立,任副主任。1943年3月到达敦煌。1944年元旦,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任所长。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文化事业局,转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任所长。同年随文化代表团赴印度、缅甸参观,并作《敦煌艺术》报告。1953年赴新疆考察石窟。1957年底赴日。1958年元月“敦煌艺术展”在日本东京开幕。1959年出访印度,同年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1961年主持在北京故宫举办的“敦煌飞天,供养人专题展览”。1963年主持在上海博物馆举办“敦煌艺术展”。1973年作油画《刘家峡》、《刘家峡水库》。1975年为兰州中川机场作《激流颂—刘家峡》大型油画。1980年赴德国访问。1982年3月,调任国家文物局顾问,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举家迁往北京。同年4月回母校浙江大学参加85周年校庆,10月在学校与夫人李承仙合作绘制大型油画“攀登珠峰”。1988年在杭州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常书鸿画展”,同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常书鸿画展”。1990年赴日本富士美术馆举办“常书鸿·嘉煌父子画展”。1993年8月,完成《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回忆录。论著有《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敦煌壁画中的历代人民生活画》、《敦煌莫高窟艺术》及《敦煌彩塑》等。在莫高窟临摹壁画多幅。主要画集出版物:《常书鸿画集》(日本一枚绘社出版,1981年);《常书鸿-嘉煌画集》(日本,1996年);《常书鸿个人绘画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油画之入中国,不佞曾与其劳。而其争盟艺坛,蔚为大观,尤其在近七、八年以来。盖其间英才辈出,在留学国,目粲艺事之衰微。在祖国,则复兴之期待迫切。于是素有抱负,而生怀异乘之士,莫不挺身而起,共躐大业。常书鸿先生亦其中之一,而艺坛之雄也,常书鸿先生留学巴黎近十年,师新古典主义大师罗郎史先生,归国之前,曾集合所作,展览于巴黎,吾友于末叶·莫葛雷先生,曾为文张之。莫葛雷先生,乃今日世界最大文艺批评家。不轻易以一字许人者也,法京国立外国美术馆用是购藏陈列先生作品。此为国人在国外文化界所得之异数也。常先生工作既勤,作品亦随时随地为人争致,难以集合。兹将有西北之行。故以最近所作各类油绘人物风景静物之属凡四十余幅向世。类皆精品。抗战以还,陪都人士,新增文物之好。常先生此展,必将一新其耳目也。壬午中秋无月,悲鸿序。 —徐悲鸿先生序“常书鸿先生画展” 半个世纪前,常书鸿老师在昆明给我们授课。日机轰炸日频,唯一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迁到呈贡乡间安江村上课,利用庙宇作教室,在破旧的佛堂里用裸体模特儿作教材,回忆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显然,三十年代的艺术教育是向西洋看齐,是亦步亦趋的初级阶段,是油画,所谓洋画的启蒙阶段,受欢迎的教授们大都是从法国留学的,其次是留日的。1936年在南京开幕的第二届全国美展,吴大羽老师看过后说,常书鸿显然突出,待到后来我在安江村直接受常老师的课,看他作油画,感到确是难得的机会,安江村离巴黎多遥远啊,我们通过常老师的眼睛遥窥法兰西的学院风貌。常书鸿返国后。用巴黎上流社会的风度、趣味、审美观移植到古都北平,法国沙龙的获奖者到苦难的中国振臂一挥,能否就应者云集呢(即使局限在美术界),也许常先生也曾体会过鲁迅先生所谓的寂寞吧!在更多返国后的油画中,看得出常书鸿在题材内容、审美趣味、表现手法中竭力民族化、民间化,渗典雅于通俗。 西出阳关40载,常书鸿一头扎进了敦煌,借鉴西方的治学观念和方法,更见祖国文化的博大灿烂。他在敦煌也作了不少油画,其间不无对巴黎时期风格的怀念与温习。常老师前半生进攻西方,后半生钻研祖国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谁都想滩寻源流与去向,这也正是我们前辈老师们共同的心愿与类似的历程。 —吴冠中 “读我老师常书鸿的画”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