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李可染 1982年作 孺子牛 镜心 设色纸本

李可染 1982年作 孺子牛 镜心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李可染 1982年作 孺子牛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 30×44.5厘米
起拍价: 30,000-50,000元
成交价: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11-19 00:00:00
备注: 题识:鲁迅诗云,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九八二年秋为张刚同志于师牛堂。可染。
钤印:老李(朱) 可染(白) 孺子牛(朱) 语不惊人(朱) 正大光明(朱)
提起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李可染在改革和促进中国画发展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有目共睹,作为山水画一代大师的李可染的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山水上,他把对山水的理解运用到创作他所热爱的其它生活题材中,他的写意人物画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齐白石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画的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喜欢牛的强劲、勤劳和埋头苦干。在以“牛”为创作主题的作品上,他充分表现出一个现实主义画家的情趣和胸怀。
李可染自幼家境贫寒,从小目睹家乡与“牛”有关的牧童生活,在日后的创作中,他多以自己熟悉的“牛”作为题材来表现田园牧歌的生活,同时把它们作为自己默默无闻耕耘的写照。他认为,好的艺术家都具有朴素的品质,他们就象鲁迅所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把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事业。正缘于此,他不但为牛写照,还以牛为师,将自己的堂号命名为“师牛堂”,还有“师牛”、“师牛堂”、“孺子牛”等常用印钤于画面,可见他对牛的喜爱。他的老师齐白石十分强调绘画要表现自己熟悉的题材,晚年多画其少时在湖南老家看到、见到的生活题材,齐白石的这种创作思想对李可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十五岁的李可染在《五牛图》中谈到他对“牛”的看法,并指出他每每作牧牛图的原因:“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牵犁驾车,终身劳瘁,事农而安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肉,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他还指出:“在绘画上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为重要,亲身感受强烈,才能有创造。因为画画的目的是表现画家的亲身感受。”而“牛”对于李可染来说,是他儿时徐州老家随处可见的题材,能亲身感受到牧童对于牛的情感,他笔下的创作来源于这种生活的直接经验,因而表现得十分充分。
李可染画牛,既不同于西方绘画中的写实主义,又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法拉开距离,画面笔墨简练,牛的墨色和画面的空白处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主题。在牛的造型上,也别具特色,他吸收了西画中体量造型的特点,寥寥几笔,表现出牛的基本形态。在画法上吸收了山水画中的凝重笔墨,并和飘逸的人物画法相结合,创造了特别的意境。
这类题材的创作,既是他对现实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和他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的山水也相一致,和他一贯强调的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也十分合拍的。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