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兰 1934年作 苏州河畔 布面 油画
展品名: | 潘玉兰 1934年作 苏州河畔 布面 油画 |
尺寸: | 40×67厘米 |
起拍价: | 380,000-450,000元 |
成交价: | 418,000元 |
拍卖公司: |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5-07-19 00:00:00 |
备注: | 签名:玉良34 作者简介: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江苏镇江人。自小双亲过世,十三岁时被卖到安徽青楼直到十七岁嫁给潘赞化为妻。1918年考进上海美专,1921年赴法国里昂艺术学院,1923年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6年又进罗马国力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及雕塑。1929年应刘海粟之邀回国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又任职于南京中央大学及新华艺专。1938年回法定居,其后四十年常参展于巴黎独立沙龙及英、法、德、日、瑞士等国际展。1977年逝世于巴黎。法国赛努奇博物馆、巴黎市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馆,台北市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均有收藏其作品。 潘玉良和她的《苏州河畔》 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她是中国油画史上的重要画家。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利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特别是她在三十年代以后的画作,借鉴了印象派和野兽派技法的有益因素,并吸取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营养,运笔潇洒自如,刚健沉稳;赋色浓艳明快,雍容华丽,富有强烈的装饰感和民族特色。 此次拍品《苏州河畔》的景物与构图都颇似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巴黎。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画家在寻求绘画表达上的努力探索。画面上,光与影的作用被削弱,轮廓线的勾勒成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独立欣赏的效果。画家探索的是客观真实与心灵感受之间的抒情和张力。《苏州河畔》描绘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最繁荣时期的苏州河一角,是她第一次从巴黎旅居回国后创作的,寄托着对久别故土的多重情感。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女性画家及其作品向来是长期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当然随之“缺席”的还有它的市场价格。而潘玉良早期求学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变革之中,出于女性之手的画作的存世量是少之又少。就连当时潘玉良的求学地欧洲,也鲜见女性艺术家中有取得像她这样高的成就的。潘玉良的艺术在深得西方油画精髓的同时,又兼蓄东方文化意韵,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术史家苏利文评价她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融合的少数中国画家中一位杰出的榜样”,潘玉良是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显示出女性艺术独立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指向。她的艺术难得可贵,她的作品值得珍视。(殷嫣) 刊载:《美术博览》2005年第六期P21,中国现代美术出版社。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