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 公元1769年作 行楷书盘谷考证 册页(132页选15) 纸本 水墨
展品名: | 乾隆皇帝 公元1769年作 行楷书盘谷考证 册页(132页选15) 纸本 水墨 |
尺寸: | 33×66厘米×132 |
起拍价: | HKD 4,000,000-6,000,000元 |
成交价: | 4,632,200元 |
拍卖公司: | 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04-30 00:00:00 |
备注: | 钤印:乾隆御笔,所宝惟贤。 清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 释文:济源盘谷考证。读书所以明理,修身,制事也。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余以为在渊明则可,在他人则不可,彼其高尚避世,理有所不必明,身有所不屑修,事有所不足制,故可耳。若予之读书,凡涉疑必求解其疑而后已,此或有合于韩昌黎解惑之说乎。昌黎之《送李愿归盘谷》也,其事本在济原,只以盘山亦有盘谷,而太行山实为天下之脊,西南发昆仑,东北走辽海,盘山亦在太行之阳也,故予向居田盘,每假借用之,而昌黎诗中所云:燕川方口。又雅合田盘之境,然无以证其实,终属疑似,且不知济源之果有盘谷否也,因命豫抚阿思哈亲至其地访焉。至则若谷若寺,若李愿之居,若韩愈之文之刻于石者,一一详绘以进,于是憬然悟曰:盘谷实在济源而不在田盘,予向之假借用之者,误也。岂惟予误,蒋溥等之辑《盘山志》二三其说,而未归一是者,非不明于学,则有所面从,亦误也。夫古人事迹,亦何系于今时而有如适所云者,则予不惟憬然悟而且惕然惧矣。予故曰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在彼则可,在他人则不可,而在为人君者,益不可。因书其事,命于济源田盘磨崖两泐之。乾隆己丑(1769年)仲夏月中澣御制并书。 乾隆御笔《济源盘谷考证》析 诸文进 《济源盘谷考证》一文,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当干嘉之世,文狱严酷,士心警惕,于是考据之风兴焉,成一时之学术风尚。清高宗乾隆皇帝素以文治武功自喜,政暇每弄风雅,诗文流连,所作传世颇多,此文即为一例。此文名为考证古地名之确切所在,实文蕴深意,乃欲以文章警惕臣工,凡事必求甚解,切不可磨棱政务,为学如此,为政更需如此。是故万机宸翰之余,详密考证,亲自为文,以为表率,其用心之良苦,不可谓不深切,文以载道,斯之谓也。 唐人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盘谷一地,由此著名。然则太行山之盘山有『盘谷』一地,河南济源亦有『盘谷』一地,于是乾隆命豫省巡抚阿思哈亲临济源实地访查,终于探得真相,由此结论,韩愈送李愿归隐盘谷应在河南济源。并且犹为可贵者,皇帝文中自我检讨,所谓『予向之假借用之者,误也。』所谓假借,即高宗尝居于太行山田盘一地,诗文有提及『田盘』一处时,往往用盘谷称之,既然盘谷实在济源,则假借就成错误。对于乾隆而言,这样自承有误,也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更为可贵的是,非但为文,且命人将此文刻于济源与盘山两处,以垂诸后世。今两地旧址,尤存乾隆《盘谷考证》一文摩岩石刻。即文中所谓『因书其事,命于济源田盘磨崖两泐之』。泐者,刻也。 由此可知,本册书法当为两地石刻的原稿蓝本,以此册书法模刻石上,益可证此册书法确为乾隆亲笔已无一疑。 又及,乾隆此篇考证文章提及『盘山』,又云『田盘』。实则『田盘』。即盘山,在京兆蓟县西北,古有田盘先生隐居于此,因名『盘山』。清圣祖,清高宗皆屡幸于此,建行宫曰『静寄山庄』。故乾隆文中有云:『盘山亦在太行之阳也,故予向居田盘,每假借用之』。 至于济源之盘谷,在河南济源县北,唐时李愿隐居于此,地以文名,文即韩昌黎之《送李愿归盘谷》。 乾隆文中,提及豫抚阿思哈。按阿思哈(?-1776),清满洲正黄旗人,萨克达氏,雍正四年,由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乾隆间历任江西,广东巡抚,云贵总督,屡以错谬,贪婪,畏难得罪,仍再起用。查《清代职官年表》可知清乾隆三十四年,阿思哈在豫巡任上。又提及蒋溥(1708-1761),清江苏常熟人,字实甫,又字恒轩。蒋廷锡子,雍正八年进士,授编修,累擢内阁学士,乾隆间历吏部侍郎,湖南巡抚,官至东阁大学士,善画。乾隆于本考证文章中云『蒋溥等之辑《盘山志》二三其说,而未归一是者,非不明于学,则有所面从,亦误也』,字里行间,已有谴责之意。 通观乾隆此册书法,通篇一百三十二页,一页三字,总计三百九十多字,字大如斗,笔力沉稳老健,结体洒脱,流畅遒媚。乾隆书法宗元人赵孟俯,得其雍荣华贵之态,此册复以颜鲁公笔法参融化之,以壮其风骨,更觉气魄不凡。兼之纸润如玉,墨凝似漆,纸墨俱佳,所谓『乌,方,光』,三妙俱得,『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经,行笔着墨,浓淡灿乎珠玉之彩。缩子昂,鲁公于分厘之间,运龙跳,虎卧于格式之内,精能工巧,遏越前载』。故尔观之益觉有庙堂之气象,非一般习书所能体现之气质。@钤印:乾隆御笔,所宝惟贤。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