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 1945年作 风景 油画
展品名: | 关良 1945年作 风景 油画 |
尺寸: | 42×62厘米 |
起拍价: | 800,000-1,200,000元 |
成交价: | |
拍卖公司: | 北京华尔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10-25 00:00:00 |
备注: | 签名:关良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东番禺人,生于1900年,1917年考入日本东京太平洋美术学院。1922年毕业并回国,先后任教于上海神州女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专、上海艺术大学。1926年应郭沫若之邀,参加北伐国民革命军,任政治部艺术股长。1927年北伐失败,仍回上海美专任教。1937年离开上海经香港至昆明国立艺专任教。1938年在成都技艺学校任教。1940年在成都举办第一次个展,以擅长戏剧人物形成风格特色。1944年潘天寿在重庆主持国立艺专,关良应聘。1945年随艺专返回杭州,任教授。1957年,与李可染共赴东德,在柏林科学院举办大型画展,并在北欧观光写生。1959年,德国伊姆茵采尔出版社将其24幅戏剧人物画编入《世界美术》丛书629号。1960年退居上海。曾任浙江美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研究室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幅主席。 纵观关良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解放前、解放后至文革前、文革期与晚期。此幅《嘉陵江之晨》属解放前的代表作品,这段时期关良正致力于油画民族化探索,他认为西方绘画重视明暗、体积、空间、中国传统绘画平面化、线条感突出、讲究绘画的写意性,但不能把这二者生硬结合,应该潜心研究找出其不同特征相互吸收,使中华文化修养和接受西洋艺术有机结合。此幅《嘉陵江之晨》在造型和设色上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影响,在油画技法上也可以看到西方的痕迹,但也可以看出画家不囿于常法,另辟蹊径的端倪。然而由于当时所处的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沉闷的政治空气,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画家的心情,以至于作品在格调上略显低沉,但那柔和、单纯的用色加之松弛的用笔决好地营造出了画家所要表达的主题——清晨静谧含蓄的景象,更给人以稳重之感。也许是为完善日臻成熟的艺术心绪,或许是因为动荡岁月的缘故,关良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留世甚少,这就使此幅作品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关良在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西画运动中的油画地位无庸置疑。他油画的独特风格,他过人的才气,在西画界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对象。倪贻德在他早年的一篇文章里对关良的描写和推崇让后人看了羡慕至极,使人看了不免对关良的油画的风采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四十年代中因当时所处的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以及沉闷的政治空气,必不可免地影响到作者的心绪,以致这一时期的油画在格调上略显低沉,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西方现代绘画对关良的影响,而这些影响融合在关良的笔触里又不露半点痕迹。他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技巧、精神与油画的色彩和笔触表现力融合起来,在中国早期油画史上,关良的油画民族性探索更具有意义和贡献。 ——摘自《中国油画百年图史》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 关良的油画大都画得自由而轻松,不像同时代有些画家常常显得拘谨吃力。在油画风景画中,关良善于把巨大的空间、复杂的色彩关系和质量结构单纯化,但又善于表现出景物的气势。 ——水天中《美术评论家》 出版:《中国油画》2006年第4期(总第115期)P4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