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 1960年作 少女 纸本彩墨
展品名: | 林风眠 1960年作 少女 纸本彩墨 |
尺寸: | 40×27厘米 |
起拍价: | 250,000-450,000元 |
成交价: | |
拍卖公司: | 北京华尔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10-25 00:00:00 |
备注: | 签名: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朱文) 来源:藏者直接得于画家本人。 林风眠,又名绍勤,广东梅县人。1918年参加政府赞助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弟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林风眠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是学院派的。但在校外深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及原始主义,其中又以马蒂斯、莫迪格里安尼以甚。他们的影响体现于林风眠中西结合的画风之中。其作品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林风眠于1925年返国,被聘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建国立杭州艺专。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林风眠擅长中国画、油画、美术教育,经常撰文宣传中西艺术结合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林风眠1977年移居香港,仍孜孜不倦地从事艺术创作直至晚年。他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中国画家之一。作品为海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广泛收藏。 1950年代初期至1970年代后期,是林风眠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上海时期”,其中,又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始作为分段,文革一起,林风眠即开始进行毁画以保身,因此,文革之前至1950年代初15年间的作品,能传世就更值得珍贵,此幅《少女抚琴》,即为此时期1960年的杰作。 1951年开始,林风眠喜欢看戏画戏剧人物,因而推测由古装仕女打扮的戏剧中之人物,使他想转化为心中理想的幽雅仕女形象,而开始着手创作古典仕女画作,或揽镜自怜,或手持荷花,或吹奏乐器,或阅读古书,画皆恬静可人。由于林风眠上海时期的画室灯光幽暗,因此在描绘物体时多采逆光方式,使得背景明亮而实现主题及空间深度,也使主体人物在背光的状态下更加优美。此件《少女抚琴》,沿袭了林风眠仕女画皆在画面中央的构图,以逆光法呈现独特的光源现象;背景以三直面区隔为三等分,中间是明亮的白色,两边是由浅而深向外延伸的灰色窗帘,烘托出主题人物的轻柔优雅;尤其以白粉、白线勾画出衣裳的线条,表现出薄如蝉翼的纱质柔美触感,如“吴带当风”的轻扬,如“曹衣出水”的贴身,体现出古典仕女体态的优美,这都建立在林风眠于西方艺术钻研中所下的人体结构描绘根基之上;而仕女面部的极简表达、揉合了民间剪纸及皮影戏艺术表现的精练,以及北魏壁画、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神情陶醉已完全沉静于曼妙的琴声中,表现出了人物的高雅纯洁这是林风眠在仕女画中独创的新形式的新内涵。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