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朱铭 1981年作 单鞭下势 木雕

朱铭 1981年作 单鞭下势 木雕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朱铭 1981年作 单鞭下势 木雕
尺寸: 54×34×36厘米
起拍价: USD 77,800-95,800元
成交价: 2,941,019元
拍卖公司: 景薰楼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 2014-12-08 00:00:00
备注: 签名:朱铭 81
附敦煌艺术中心艺术家亲签原作保证书
朱铭的作品如今广受欢迎,深受华人世界注目,反映他的作品满足了一定的文化需求。并表示作者表达了某种在文化界酝酿已久的感觉。相较许多艺坛新秀的学术及精英文化路线,朱铭非文人型艺术家,其作品流露的浓浓草根性,能合于大众;自早期的乡土木雕至后来的广受好评的「太极系列」尤堪称经典,而大型「太极」可说是中国现代大型雕塑的成功范例。
七〇年代,朱铭的创作多半围绕农村动物、乡间生活、太极和神像雕刻,「太极系列」是当时的新作,建立了朱铭艺术家的地位,打响国际知名度,而直到创作生涯后期,朱铭才开始在作品里添加政治及社会议题,即「人间系列」,即便如此,也仅限于少数。朱铭于此有异于极欲改变社会的前卫艺术家。他的形象平民化而憨实,跟作品互相表里;俞大刚更以齐白石的意笔动物跟朱铭并论,齐白石和朱铭背景颇为相似,都是以木工起家,原不属于文人圈。这种与书画的模拟—不只提升的木雕的地位,把刀法看做笔法也就意味了朱铭被文人书画界接受为艺术家,并肯定了雕塑就像绘画,同样能表达艺术的意境。更难得的是,为雕塑建立了非西方的评鉴准则。
朱铭选择太极作为创作主题可能是受到其师杨英风的影响,杨英风一向希望以现代雕塑展现古典元素,为经典的观念找到新造形语汇。在公共艺术或是户外景观艺术中,现代中国雕塑多半袭自西方,而中国社会对于雕像的看法跟欧洲大相庭径。中国传统庭园更绝不会出现欧洲式的神像雕塑,只有假山造景。西方人摆户外雕塑,中国人却挑选摆块石头,与西方雕塑相较,均可视为一种与空间相呼应的置造,因而中国传统庭园石跟欧式庭园的雕像恰恰可以成为对比。「太极」的文化意涵由此可见。这点或许能够解释「太极系列」为何受传统书画及收藏家的青睐。台湾民间所流行收藏天然奇石的风气,朱铭家中也藏有几块,然而朱铭最初或许并无意将「太极」塑造为现代庭园山石,倒是杨英风太鲁阁系列所展现出的形貌美,可能才是「太极」主要的灵感来源。
朱铭的太极系列,在原型制作上含括了许多的质材,或是传统的木石雕刻,或是较为现代的不锈钢与铸铜,如同艺术家喜欢尝试的心理一般,对于创作多方尝试;朱铭的太极系列,围绕着阴阳运转的太极图像,生生不息,不但衍化增进,于内于外都呼应着太极精神,外柔内刚的招式与作品型式形成强烈对比,或者我们可以说,太极是这些雕塑的灵魂,灵魂是流动的、变异的,而这些让灵魂留驻的形体,也因着灵魂的永在,即成永恒。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