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陈文令 2003年作 幸福生活 铜烤漆 版数5/5

陈文令 2003年作 幸福生活 铜烤漆 版数5/5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陈文令 2003年作 幸福生活 铜烤漆 版数5/5
尺寸: 225×110×100厘米
起拍价: 180,000-250,000元
成交价: 220,000元
拍卖公司: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9-27 00:00:00
备注: 在一个超真实的世界里,消费者已经被物品俘获,幻象已经淹没了真实,客体已经战胜了主体。人们构筑起一套关于幸福的符号和话语,构筑了一套具有幸福特征的标志,然后头脑一片空白,等候着幸福的到来。陈文令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不是一种市民社会的狂喜和极乐状况,而是关于这个时代的一种快乐主义意识形态的寓言形式。陈文令的雕塑的视觉风格主要是一种世俗主义的美学特征。 他主要表现人处于某种狂喜或者快乐的自我状态。 这成为他早期雕塑语言最初的自我形式, 这种自我主题后来被引入到一种更社会性的语境,成为一种对快乐主义的反讽。
在过去十年里, 雕塑对于观念艺术和前卫艺术的吸收成为一个主要的潮流。 但陈文令似乎更偏好对于生命临界状态的自我表达, 比如恐惧、喜悦、游戏和幻想等基本的主题动机,“红孩子”系列是这种表达的一个最初的自我形式。
这个系列表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性的自我状况, 它采用的是一种单刀直入的方式,不像观念艺术那样具有复杂的多重层次。“红孩子”几乎是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单一的主题动机,没有更复杂的形式和主题叙事。这种单一性的自我形式却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视觉魅力, 这主要在于临界状态的极度性表现。
实际上,陈文令所表现的各种存在精神的极乐状况, 都只是存在于日常状态的瞬间。 因此,“红孩子”的自我状况实际上是一种反日常性,它所表现的自我状况当然也不仅是极乐主题, 它还包括孤独、受困等痛苦状况。 对人的自我极乐状态的表现当然是陈文令的一个主要偏好,这实际上已经有意无意地被提升到具有一种准宗教的主题动机的表现。
这事实上隐含着陈文令后来雕塑路线的两个基本元素:一个是对于自我的极度性状况的推崇, 另一个是具有一种积极的世俗主义迷狂,后者表现为一种对快乐主义的反讽性。 陈文令对于精神极度性的偏好,事实上已经将这种状况提升到一种准宗教色彩的自我观看, 为了这一层次的自我状况的透彻呈现, 他甚至可以将观念和其它叙事的成分都减到最低限度,这似乎都是为了让这个时代的灵魂呈现让路。[孙振华]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