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芬 1998年作 婵娟 丝绸、声音效果
展品名: | 秦玉芬 1998年作 婵娟 丝绸、声音效果 |
尺寸: | 高500厘米 |
起拍价: | 120,000-150,000元 |
成交价: | 110,000元 |
拍卖公司: |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4-09-27 00:00:00 |
备注: | 秦玉芬,1954年生于山东。1986-1987年柏林贝坦尼艺术家工作室。现工作居住于北京和柏林。 展览摘选 “秦玉芬的绘画”海德堡艺术协会(1986);“扇子”艺术项目 万庄(1993);“风荷”颐和园昆明湖(1994);第四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95);“轻舟”汉诺威施宾格博物馆(1996);“琵琶行”柏林考尔伯博物馆(1996);“无言的风”弗斯泰尔画廊(1997);“穿行”慕尼黑市艺术空间(1999);“无音的风”夫纳画廊(1999);“渡过”乌尔姆市艺术协会(1999);“中国夏天”维波尔宫艺术中心(1999);“声响装置”科隆市建筑艺术画廊(2000);“Not He, Not She”柏林市弗施泰尔画廊(2000);“海市蜃楼”索罗托市艺术协会(2001);“漂泊的家园”海顿海姆市艺术博物馆(2002);“对话时间”布莱梅市艺术博物馆(2002);“中国热”帕欧夏教堂视听画廊(2003);“大众剧场”怀腾朵夫村艺术协会(2003);“日常亦或场景”科隆建筑艺术画廊(2004);“现场,这里,那里”福约特城市画廊(2005);“游牧者”北京十渡(2005);“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南视觉美术馆(2006)。 在秦玉芬的作品中,抒情诗般的美丽与脆弱、纷乱与残缺等性质之间产生了张力,而正是在这种张力中她表达了自我。这种表达是一次永无止境的、对即将磨灭之回忆的追寻——虽然这些回忆往往并不属于她自己,但另一方面,这种追寻也常常激发出人们对一个更为理想的世界的热望:在那个世界中,现实与理想、东方与西方之间彼此相异的文化、社会现实,都能够更好地得到平衡……在物品、图像、声音以及自然环境的结合中,秦玉芬试图创造、拥抱一个更理想的世界,一个和谐的天堂。 秦玉芬作品的真正价值和重要性在于:它们就像一次虽危险却令人愉悦的旅行,游弋在作品有形的物质形式与无形的艺术想象之间;漂泊在召唤回忆与回忆之不得之间;彷徨于为美、诗歌、快乐建造栖居之所的热望与最终不得不面对梦中天堂必然破碎的现实之间…… 秦玉芬就是这样一个走钢索的人。虽然在她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偶尔有短暂的不合谐音进入)轻柔而平稳地起舞,但是她所做的确实是一种令人窒息和尖叫的表演。她的艺术是一次真正的、想去创造一个天堂的冒险,而这个天堂又是如此奇特:她在建造一个自己的宇宙,仅仅属于她的宇宙,或者说,从她本人体验出发才能想象的宇宙——从经历“文化大革命”到移民西方,这位中国女性就这样被戏剧性地袒露在了两种文化之下——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而今她显然已找到了自己身处这个外部世界的方式。[侯翰如] 秦玉芬的《婵娟》是一件融合了视觉、听觉、中国传统符号和现代生活元素的作品。原作是用十二件明黄色的丝绸唐服悬空漂浮,气势宏大,水袖飘飘;间或传来一句句古典诗词,“明月几时有”,令人如坠梦境,不识时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闹市的声音,又将人拉回现实。秦玉芬是这样阐述其作品内涵的:“丝绸材质是对历史转换的想象;诗歌和街头录音的播放隐喻出时代的变迁;长挂垂地的金色唐服折射的光线不再是对历史的颂赏,而是对中国历史语境抽离之后的反思。” 注:拍品为一件“唐装”。 出版:《QIN YUFEN》P60-61。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