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隋建国 衣钵 铸铁 版数1/3

隋建国 衣钵 铸铁 版数1/3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隋建国 衣钵 铸铁 版数1/3
尺寸: 60×50×30厘米
起拍价: 160,000-240,000元
成交价: 324,000元
拍卖公司: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9-27 00:00:00
备注: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个展摘选:“记忆空间—隋建国作品展”北京CAFA画廊(1994);“隋建国作品展”香港汉雅轩(1994);“沉积与断层—隋建国作品展”印度新德里文化研究院(1995);“隋建国作品展”汉雅轩(1996);“世纪的影子—隋建国作品展”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学院(1997);“衣纹研究”北京信道画廊(1999)。
雕塑家隋建国创造的“中山装”系列造型,其实不止是运用了“文革”资源,而是针对了整个中国早期的革命资源,以此寻找一个话由来表述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这种话由就是由“中山装”本身所引起的种种相关政治背景的联想。但是隋建国采用的表述方式并不是正面解读其中的审美含义,而是把自己的反讽意味凝固在一些人们曾经熟悉的形态、形象、动作之上,从而产生一种荒诞又令人讶异的形象巧合。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山装曾是由孙中山先生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以后,专为自己设计的个人服装,后来也为他的广大革命同志们所效仿,于是很快成为了国服。
用中山装作艺术,这实在是隋建国最本土的聪明之举。……一件中山装,就直截了当地切入了中国人集体的政治文化情结,无论是对其有过经验、记忆和没有经验、记忆的人,只要是他还生活在政治中国的语境历史中(呈现这种历史的方式,可以是电影电视,也可以是照片、教材),你就有可能对这些作品产生思考与联想,因为一个曾经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胶结了半个世纪的“国服”,无论怎么说,在当下都是人们挥之不去的一段集体记忆,事实上它并没有因西装的泛滥和唐装的流行而被忘却。尤其是这种服装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的时候,它所包括的文化含义就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服装模型,它能引起人们思绪的也不光是记忆,而是解读。[刘新]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要求各个不同文化进行对话和融合,把互不相融的“不同点”发展成彼此依赖的“特色”。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现代雕塑的“中国特色”是现代艺术全球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隋建国是一位愿意把传统智能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思考的艺术家。在早先作品中,他强调物质性的形而上学,通过恢复传统的自然之学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最近的创作中,隋建国把作品中反映自然与人的关系发展成为人与人的政治关系,这是近50年来的新传统。隋建国站在后政治的立场上把消费概念引入到创作中,人与人的政治关系不仅是一个地方关系,同时也变成了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在最新的创作中,隋建国让代表西方标准的模特穿上了中山装,这些模特是中国艺术教学一百年来追寻的标准。它不仅在学术上表达一种对西方科学主义理念的新反思,而且还政治性地象征了中心与边缘的新关系。[冷林]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