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李继开 2005年作 木马 苍蝇和写作 布面丙烯

李继开 2005年作 木马 苍蝇和写作 布面丙烯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李继开 2005年作 木马 苍蝇和写作 布面丙烯
尺寸: 150×200厘米
起拍价: 140,000-200,000元
成交价: 187,000元
拍卖公司: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9-27 00:00:00
备注: 李继开,1975年生于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展览摘选:“少年心气——中国新锐绘画奖作品展”(2004);花花世界——中国油画新新力量(2004);“下一站,卡通吗?”(2005);“低和浅的游戏 :漫画一代的崛起”(2005);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5);“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2005);自我造局:中国当代绘画展(2005);超验的中国(2006)。
把对现实世界的个人化理解,以冥想的图式表达出来。习惯让自己感到这种白日做梦对自己的重要。它不仅让人脱离日常状态,而且仿佛可以让人生更加完整。而这些个人化艺术表达的虚构之源,也许来自自我冥想所产生的内心经验—一种隐性的视觉来源。也许来自于自我未曾亲自体会的入境,而从当下这个媒体社会中得到的间接经验—一种显性的视觉来源。[李继开]
在李继开的绘画世界里,对现实的心理反应是通过下面几个标志性的画面完成的:适时的一次呕吐,有待证明的几道闪电,来历不明的伤害,以及永远是忧伤、木然的表情。显然,这些充满奇思异想的超现实图像只能存在于一个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的脑袋里。李继开的创作变成了“……喝威士忌以振作自己,然后又服用镇定剂以平静自己”(Roberto Rossellini)的过程。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对“威士忌”和“镇定剂”的依赖成为一种生理性的需要。徘徊于生活和艺术之间,李继开时而困惑,时而释然,这些欲罢不能的情绪只能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微小(社会)而又广大(心灵)的世界里循环。从画面语言上看,对平面化视觉效果的追求仍是后1970年代艺术家的主流,这意味着一个“否定性”的时代尚未到来。像通常理解的一样,李继开的作品较为典型地表明了这一代人不再把自己的目光停驻在一些社会、政治性的话题上,而是一头扎进个体潜意识的精神世界里,通过对毫无逻辑的去戏剧化的陌生化场景的创造,来深入探索复杂无常的当代生活对年轻人的心理影响。[左靖]
70后一代的自我征候在自我形式上实际上是李继开等人完成的。李继开的绘画最终完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为70后一代的自我征候在图像上设置了一个最低限的意义状态,二是为这种自我状况找到了图像和自我特征对应的自我形式。最低限意义主要表现为70后一代特有的一种“微痛苦”的表达,以及物质社会的新生代形象。李继开绝大部分绘画所描绘的都是一种既非高兴也非难受的所谓一种最低限的“微痛苦”,像郁闷、恶心、发呆、苦思等,很少有类似上几代人那种由彼岸性、理想主义和知识分子使命产生的程度剧烈的痛苦感。在这一点上,李继开等人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这种“微痛苦”的精神特征,也找到了表达这种70后体验特征的绘画形式。在自我形象上,李继开的男孩都显得细腻、敏感、神经质、沉湎、自我游戏和冥想,表现出70后一代的一种自我虚空和精神漂浮的自我特征,以及在物质社会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形象。李继开塑造的这种新的形象的自我特征的初步勾勒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朱其]
出版:《当代美术家》2006年第3期;《艺术当代》2006年第2期;《ART REVIEW》2006年第10期。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