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周长江 2002年作 互补2002.7 布面油画

周长江 2002年作 互补2002.7 布面油画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周长江 2002年作 互补2002.7 布面油画
尺寸: 100×120厘米
起拍价: 100,000-150,000元
成交价: 110,000元
拍卖公司: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9-27 00:00:00
备注: 周长江,1950年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现为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兼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绘画艺委会委员,上海油画学会秘书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终身教授。
周长江是中国抽象绘画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既讲究形式,又追求一定的哲理寓意,《互补》系列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阴与阳、刚与柔、昼与夜等一系列合二为一的象征,但他绝不为了说明某种观念而妨碍对形式的追求。他的画色调优雅而和谐,笔法单纯而多细微的变化,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使人愉悦的视觉感染力。在当代艺术的创新实验中把握住了视觉艺术的分寸感,是周长江艺术创作的优势所在。
在迄今为止周长江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条从写实到抽象构成的线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间,周长江的油画基本是以显露的较为易懂的主题为主的;此后,它们开始呈现一种朝古代视觉遗产(特别是秦汉的石刻)靠拢的迹象,并逐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抽象。由于这两者的结合与交错,周长江的后期作品显得浑然、厚重、粘稠和富有岩面效果,同时透露出某种复面精神。在他以《互补》为总题的一系列作品中,隐隐约约的描绘出两个并列、交叠、互不冲突的群体:男人和女人,他们被削弱了性的意味,成为掰开又合拢的组合体,一个象征物,一个稳定的、均衡的抽象构成。也许,这就是周长江遇到的符号,最适合表达他关于“互补”观念的符号。这种来自儒家的中庸之说。周长江对这一命名的人也许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文化讨论,国故整理以及传统的再认识有关,当然也有和他个人的精神物质有关。
一种沉思的、偶得的和以后又不断予以强化的对画面的娴熟控制,使他的作品成为他精神世界的同质物,它带有矿石特点,有时又意外地出现灵动、轻盈、洒脱的效果。古代中国的厚重性和马蒂斯式的愉悦风格交叉出现,淡化了命名深奥语意,走向一种单纯的可视性很强的道路。因此,回过头来看,我们将发觉,周长江不仅得益于这样一个对互补的认识,以它为启动进入他的创作;而不是希望我们通过画面去寻找和认同这个关于互补的概念,更无意要我们去讨论空虚概念的秘义,以至远离画面本身提供的形式意味。[吴亮]
出版:《江苏艺术沙龙2005邀请展》。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