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康熙御用田黄玉石印章(1套12方)
展品名: | 清康熙 康熙御用田黄玉石印章(1套12方) |
尺寸: | 16.4×10.4×7.5厘米 |
起拍价: | 无底价 |
成交价: | 21,343,750元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1-07-05 00:00:00 |
备注: | 稀世奇珍一佩文齐康熙御用十二宝玺这套佩文斋宝玺共有十二枚小玺,属康熙帝御用闲章,钤於其御制诗文书画或内府所藏历代书昼,用途有别於韶书所用国宝。著名学者郭福祥於<御书钤用诸玺>(见《明清帝后宝玺》页132—133,1996年紫禁城出版社)一文中,将御玺据玺文内容分为以下五类:1.年号玺:玺文刻有皇帝年号,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中的四枚“康熙宸翰”小玺 (3,6及10号玺) 即属年号玺。2.宫殿玺:玺文刻有宫室殿宇名称,这套宝玺中的“畅春”与“佩文斋”二玺即属此类 (9及1l号玺)。“畅春”指圆明园内之畅春园,佩文斋为康熙帝书斋,位於畅春园内。3.鉴藏玺:钤於内府所藏善本图书及历代书画名迹上,作鉴赏及识别之用,属官式用玺,由官员经手钤盖,有别於皇帝钤於御制诗文书画上的闲章,故这套宝玺中并无此例。4.嘉言及诗词玺:玺文刻有经史隽语及诗文佳句,取其吉利、典雅及自警之意。这套宝玺中的“戒之在得”及“稽古右文”同属此类 (2,3及10号玺) ;前者为孔圣箴言,康熙帝以此自警,後者则抒其整理古籍以发扬文艺之心迹。5. 花押玺:玺文刻有花押式样。清代早期鲜有辑录帝皇御用闲章。乾隆帝对宝玺极为重视,敕印《宝薮》,将先帝及当朝宝玺存绿其中,这套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悉数见录。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翠国强先生为本拍卖目录所撰之<康熙宝玺一稀世之珍> 一文,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康熙印玺中,入选《宝薮》者不过三枚。私人珍藏之宝玺,更如凤毛麟角o 钤盖印章本属汉族文士传统,明代丈人以此为尚,以印文发扬儒家思想之奥义宏纲。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等清初诸帝以异族统治中原,为了巩固政权,积极吸收汉文化,对漠文士习尚尤其重视,故承袭了钤盖印玺之传统。封此,徐放宪在 <清代宝玺>(见《明清帝后宝玺》页82,1996年紫禁城出版社) 一文有详细论述。虽然康熙宝玺存世甚少,多才多艺的乾隆帝却有大量印玺流传於世。1998年11月3日本行举行的拍卖中,有三枚十八世纪的印章(编号1077),分别刻有“宝亲王宝”“长春居士,,及“随安室”,都是乾隆帝弘历登基前为皇子时期的印章。宝亲王是其封号,长春居士是其登基前自号,随安室是其时的书斋名。佩文斋是康熙帝的书斋,这套御用宝玺中有一枚印钮雕瑞兽的白玉白文长方小玺,玺文即为 “佩文斋”(11号)。佩文斋位於圆明园畅春园内, ”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之名亦由此而来。玺文内涵充份反映勤习经史的康熙帝封儒道之尊崇。志其六十大寿的 “戒之在得”小玺,选自孔孟箴言,是康熙帝晚年自警的座右铭。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