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黄慎 1734年作 八仙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黄慎 1734年作 八仙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黄慎 1734年作 八仙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尺寸: 164.5×148.5厘米
起拍价: 550,000-850,000元
成交价: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07-28 00:00:00
备注: 款 识: 雍正十二年六月闽中黄慎写。
钤印:黄慎(朱文)、恭寿(白文)
鑑藏印:臣彬审定(朱文)、毕泷涧飞藏印(朱文)
题跋:黄慎闽之宁化人,久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此其所写八仙巨幅,线描劲健,神态各异,为其佳制。甲申新春萧平观题。
钤印:萧平(朱文)、胸中万卷(朱文)
黄慎《八仙图》
赵启斌
黄慎(1687-1770),字恭懋、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王己山在《蛟湖诗钞》序中说他;……幼年孤,母苦节,辛勤万状,抚某成人。又念惟写真易谐俗,遂专为之。已旁及诸家,差解古人法意外。
由于早年丧父家境贫困,无以为依,黄慎遂走向学画为生的道路,常年在扬州寓居,为扬州画派著名的成员、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是一位非常勤奋和颖悟的画家,非常注重文化修养对绘画创作的重要作用,加紧文化知识的学习,他曾说“丹经难复少年春”,认识到时间对画家的宝贵,珍惜时间,加紧学习。他在《江南》诗:
十年容类打包僧,无怪秋霜雨鬓。历尽南朝多少事,读书频借佛龛。(黄慎《蛟湖诗钞》)
对于自己早年贫困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齐白石也有“高烧松枝读唐诗”的童年经历,所以对黄慎的经历和艺术有着强烈的共鸣。许齐卓《瘿瓢山人小传》记载他:予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予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故。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而又于……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穷厥形状,……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以言画矣。
正是由于深厚的文化修养,黄慎在常年卖画的生涯中才没有埋没自己的艺术性灵,并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艺术风格。他不仅在绘画上造诣深厚,在文学和书法上也有独特的造诣,《蛟湖诗钞》即是他个人诗集的结集,这在画家中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全面深厚的文化修养,促使黄慎独树一帜,确定了他在清代中期是扬州画派中的坚实地位。
黄慎是一位全能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能,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人物画上,神话题材、佛教人物、渔夫、樵夫、美人等都成为他的经常创作的绘画题材,其中凝结者作者对世事的深微洞察和个人的喜怒哀伤。以传说中的八仙故事进行创作,黄慎留下了为数不菲的《八仙图》,除了苏省泰州市博物馆藏有1727年四十一岁时创作的一幅《八仙图》(211.5×161.3厘米)外,尚有一件《八仙图》,亦是此类题材中的精品。
此图作于1734年,为黄慎四十八岁的作品,全图164.5×148.5厘米,上有“雍正十二年六月壬申,黄慎写”落款,钤“黄慎”朱文印、“恭寿”白文印,收藏印有“臣彬审定”朱文印,并有现代书画鉴定家萧平的题跋:
黄慎,闽之宁化人,久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此斯所写八仙巨幅,线描劲健,神态各异,为其佳制。
这是黄慎一件流传有绪的传世人物画作品,与泰州博物馆所藏《八仙图》当同为黄慎细笔人物画的代表作(黄慎的细笔人物画同他的粗笔写意人物画风截然对立,为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黄慎早年曾经学习上官周的工笔人物画法,在用笔上打下深厚的基础,从此图上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上官周画风的影响,相对于上官周严谨精整的画风而言,黄慎的这一类人物画更有着飘逸灵动的万分,宛然一曲流动的音符,在寂静的画面氛围中缓缓流动。在线条的疏密聚散、穿插映带中,有着作者独特的个性才情。作为中年时期的绘画作品,此图用笔精熟,线条劲挺流畅,工细严整,基本上体现了作者此一时期的细笔人物画面貌,为颇见功力的大幅巨作。
黄慎有着清醒的现实意识,对于求仙思想、佛、道观念,并不肓从,他曾“笑求仙客”,对神仙思想持怀疑态度,他借助于神仙、佛教故事题材进行人物画创作,除了当时社会要求他创作吉祥、祥瑞的作品这一因素外,从他个人来说,他认为这一类主题更能发挥他的艺术想象力,更能寄托他的思想和理想。所以始终充满热情进行这一绘画主题创作。他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多从现实中得来,他将在社会中观察到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安置到他的作品中,并加以美化、理想化,以神仙佛道人物的形象出现,创造出了非常优美的艺术形象,从侧面委婉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这一点说,黄慎是一位有相当思想深度的艺术家。黄慎的人物画作品。同其它画家的作品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注意画面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形态,都围绕即将要发生的事件来处理。每一个人物的动作、状态都有着彼此的呼应和联系,作者往往根据画中不同人的身份地位,安排出不同的情感反映。正由于此,所以黄慎的人物画富有非常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在有限的画面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画中人物神情举止,而且还将我们的思绪引到画面之外,《八仙图》的创作即是如此:张果老与曹国舅正在商讨即将开始的重大行动,汉钟离紧张欲语,铁拐李手扶拐杖,低头沉思,若有所对,形成画面的中心部分;何仙姑在一旁倾听,韩湘子则随何仙姑似在等侯最后的决定;蓝采和蹲坐在花篮旁欣赏手中的仙花,吕洞宾偶然间好象看到什么,突然转身俯视,等等不一。虽然八人情态举止各不相同,但均围绕正在发生的中心事件展开,人物的表情举止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将情节引入画中,黄慎的人物画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由衷喜爱,这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之一。
独特的文化观念,决定了中国画的价值取向、精神内容,而艺术家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精神生活,则决定了绘画作品的具体内容。一幅作品往往是一位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映像,有着他们丰富的感情阅历和人生体验,也确如黄慎所言:“此生足可惜,此志何能偿”,在这两幅作品中,我们何尝不能感知到这两面位艺术家的人生感慨和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呢?
著录:《艺苑掇英》第71期,第21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