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冠 弘旿 行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华冠 弘旿 行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尺寸: | 112.5×106.5厘米 |
起拍价: | 260,000-380,000元 |
成交价: | 440,000元 |
拍卖公司: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07-28 00:00:00 |
备注: | 款 识: 瑶华道人题并序。 钤印:保寿澄怀(朱文)、桂子宅(半朱文半白文)、旿(朱文)、瑶华道人(白文)、端居室(朱文)、安乐闲福(朱文)、四时佳兴(朱文) 录文:绣阁雏鸾,母事才矜咏絮。朱门舞象,巳羞兆叶弄璋。琴弦早断,兰慧频凋。瑟柱联排,螽斯竚衍。志窃于茅鸡,愁每生乎姜被。敢云独善而益坚,庶可同尘而自洁。览春风秋月之清机,未必徒存四壁。领暑雨祁寒之胜概,居然不弃三余。勉企趋庭之遗训,且教让梨。待引小学于初年,先看雪藕。留图冀证夫将来,制什聊哦于此日。五言寄兴,四律抒怀。 △枣花庭院好,小住绮罗仙。女稚能娱老,儿顽敢怨天。让梨授经候,雪藕画眉前。却笑书生乐,依稀银汉边。 △笔墨债犹赊,嫏嬛梦已遐。无才堪报国,薄宦赧传家。兴足新醅酿,情纡试种瓜。睡余兼饭饱,岂事羡豪奢。 △春秋有佳日,冬夏尽相于。节蕴胸中竹,囊存架上书。平生知者孰,尔辈问何好。亦有增惭处,珠钿贳饭蔬。 △趋鲤忆当时,分荆憾故枝,香疏仙桂粟,春系海棠丝。欲淡开怀易,情深得句迟。聓源遗庆远,慈竹阴云弥。 华冠画《弘行乐图》轴 杨丹霞 此图为纸本设色画。纵112.5厘米,横106.5厘米。约11平方尺。本幅无作者款题,惟左下钤“华冠”朱方印。(注1) 华冠所作肖像,其署款大都为楷书或行楷书单行款,如最常见的署款是“锡山华冠敬写”。也有不署款只钤印者(注2),甚至有连钤印也无者(注3)。这种情况可能和他的身份低微以及不擅书法、诗文有关。 画心上方弘旿自题曰: “绣阁雏鸾,母事才矜。咏絮朱门舞象,已羞兆叶弄璋。琴弦早断,兰蕙频凋;瑟柱联排,螽斯竚衍。志窃惬于茅鸡,愁每生乎姜被。敢云独善而益坚,庶可同尘而自洁。览春风秋月之清机,未必徒存四壁;领暑雨祁寒之胜概,居然不弃三余。勉企趋庭之遗训,且教让梨;待引小学于初年,先看雪藕。留图冀证夫将来,制什聊哦于此日。” 又题曰:“五言寄兴四律抒怀:枣花庭园好,小住绮罗仙。女稚能娱老,儿顽敢怨天。让梨授经侯,雪藕画梅前。却笑书生乐,依稀银汉边。 笔墨债犹赊,嫏嬛梦已遐。无才堪报国,薄宦赧传家。兴是新醅酿,情纡试种瓜。向蓄冬间哈密瓜子试种于墓田,连年俱未能得熟,今岁喜成此数枚,家庙荐新之余,与妻孥儿女辈共尝之,颇觉熙熙嗥嗥也。睡余兼饭饱,岂事羡豪奢。 春秋有佳日,冬夏尽相于。节蕴胸中竹,囊存架上书。平生知者孰,尔辈问何如?亦有增惭处,珠钿贳饭蔬。 趋鲤忆当时,分荆感故枝。香疎仙桂粟,春系海棠丝。欲澹开怀易,情深得句迟。璿源遗庆远,慈行荫云弥 其后署:“瑶华道人题并序。”钤“旿”、“瑶华道人”、“端居室”印;引首钤“保寿澄怀”、“桂子客”印;画心右下钤“安乐闲福”、“四时佳兴”印。(注4) 弘旿(1743—1811年),康熙第二十四子耄亲王允祕之次子,其母为侧福晋殷氏。乾隆二十八年正月,授和硕为二等辅国将军,在干清门行走(注5)。乾隆二十九年至乾隆三十八年间,历任厢黄旗蒙古副都统、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厢白旗蒙古副都统,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等职,并曾管理健锐营。乾隆三十九年正月,上谕曰:“弘畅系诚恪亲王嫡长子,著袭封诚郡王。其次子弘旿,乃诚恪亲王素所钟爱,著加恩封为贝子。伊兄弟务当共相友爱,孝奉伊母福晋,善承恩眷,以副朕笃念懿亲至意”(注6)。乾隆四十三年三月,缘事革退。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调正红旗蒙古都统。是年十月,革都统任,赏给奉恩将军品级。嘉庆四年二月,由奉恩将军品级授头等侍卫,本年十一月,因误差革退。嘉庆十四年九月,奉特旨赏封奉恩将军。弘旿卒于嘉庆十六年五月,年六十八岁。道光二十四年二月,追封弘旿为固山贝子(注7)。 弘旿的生父是康熙帝二十四子允祕。作为康熙最小的儿子,允祕和比他大五岁的侄儿弘历受到了老年康熙的格外宠爱,弘历被养育宫中,就是和允祕生活在一起。他们常结伴游春骑射、赋诗饮酒、写字赏画,他是弘历幼时最亲密的同窗知己(注8)。在弘历的笔下,允祕是一个相貌文雅,才华出众而又超脱尘俗的谦谦君子。然而到弘历即位后的乾隆朝,并没有见到有关允祕参与国家军政的记载,这一方面与其人性格有关,一方面也受到乾隆初年为铲除宗室干政之陋习,而将所有亲王排斥在中枢机构之外的政策影响。他有优渥的生活待遇,但失去了参政的机会。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既非长子又是庶出的弘旿在正史中的记述较其父更为寥寥的原因了。 由于无法在朝廷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弘旿的诗中才会有“无才堪报国,薄宦赧传家”的牢骚。虽然他没有像其它宗亲贵族如允禔、允禵、允祥等人的子孙一样,在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的政治动荡和迫害中惨遭涂炭,但作为康熙大帝的嫡亲孙辈,其物质生活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豪奢,还常常有“亦有增惭处,珠钿贳饭蔬”的尴尬。但对于他,在政治上成为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才是最为痛苦的事。况且,动辄获罪、屡次遭革的打击也令他对朝廷的事心灰意懒,只能终日与永?永忠等人诗画酬唱,以高自标榜“独善而益坚,同尘而自洁”的心志。 弘旿是康熙以来兴起的以宗室成员为主体的“朱邸”文学、书画圈中的代表人物。他字卓亭,一曰仲升,号恕斋,自署瑶华道人、醉迂、一如居士、卓亭、杏村农、谦吉堂、乐闲安福斋等。能诗,著《恕斋集》传世,擅长书画,精于制印,宗明人法度,世称诗、画、印“三绝”。成书于乾隆末年的《读画辑略》中评价弘旿:“性禀宿慧,妙年颖悟,被服儒雅,优礼文士。诗喜陶、韦,画法董巨,俱能入彀。时辈画师皆敛手而无间言”(注9)。《八旗画录》曾引袁枚《随园诗话》云:“瑶华主人能诗工画,予尝见其《听泉图》,画笔高妙,直通云林。……道人书不学晋以后人,诗有唐音,画师元意,皆能取法乎上,天潢近派以三绝著者。”(注10) 弘旿的绘画师承自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画家董邦达(1699—1769年)。使他聊以自慰的是,他的绘画天赋在宫廷的许多重要活动中获得了展露的机会。如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太后七旬大寿,弘旿奉命作《九老游香山图卷》(注11)以纪。平定廓尔喀后,其部向朝廷供奉马匹、大象至京,弘旿绘《廓尔喀恭进象马图卷》并书录御制诗(注12)。弘旿的绘画得到了乾隆帝的欣赏,他的许多作品蒙赐御题,并有三十七件绘画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 弘旿作为身份尊贵而又热衷于书画艺术的皇族成员,与当时的许多著名官僚、文人和书画家有过交往,而他与华冠的相识,应是通过永瑢或永忠的介绍。因为,在此之前华冠已为他二人绘制过与此图形制类似的肖像画(注13),而且,永瑢永忠和弘旿三人,在当时的宗室中都以能诗、善画著称,也是来往最近的密友。在永忠《延芬室集》和弘旿《瑶华道人集》(注14)中,保留了许多他们与永瑢间往来唱和的诗作。 华冠,主要活跃在清乾隆至嘉庆(十八世纪)时期。江苏无锡人。初名点,时署庆冠(注15),字庆吉,号吉崖。曾官任广西同知。工于写照,以白描擅长;兼擅山水、木石、花卉,尤其致力于对倪瓒的临仿(注16)。乾隆南巡,恭写御容,赏赉优渥。旋被征入都。华冠是个在艺术上早熟的画家,相传其少时曾于邑庙壁间作径丈仙像,岁久完好,及年七十余,见之意有不惬,更为重画。阖邑来观,一时传为盛事。(注17) 华冠的艺术创作和交游情况,以往史料极少记述。目前所见其最早的传世作品为上海朵云轩收藏的作于1764年的《蒋士铨归舟安稳图卷》(注18)。而前人所记华冠最晚的作品,有迟至道光二(壬午,1822)年(注19)及咸丰九年(己未,1859(注20)者,此二件作品的创作年份,与最早的传世作品中间相隔分别为58年和95年。因笔者未能见到《石缘图》、《为咏春作昔醉图卷》原迹,因此只能推断:首先,根据清人关于华氏“卒年八十外”的记载,即使1764年时华冠20岁,到嘉庆七年(壬戌,1802),他也已经到了近60岁的高龄。因此,即使华冠再长寿,在道光二年(约近八十岁)还能作画,也不太可能到咸丰九年还在世并有作品。其次,根据许多已确认为华冠真迹的作品创作时间,可以认定,华冠的绘画创作旺盛期大致在1768-1802年之间,亦即乾隆中期到嘉庆初年。前人记载出现误差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的真伪有问题,一是著录者算错了干支纪年,向后推迟了一个甲子。 清人记载中有华冠曾在乾隆南巡时恭绘御容,并由此入都供奉的说法,但并未注明其入都时间。而清廷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也找不到有关华冠在宫廷中服务的记载。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华冠入京的时间当在乾隆第四次南巡即乾隆三十年(1765)。主要依据是,乾隆共六次南巡,前三次分别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而排比华冠有纪年作品,看不到他在雍正时期或乾隆早期的绘画中有在京城活动的痕迹。而他在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冬天为永瑢朱文震作的《西园重到图》卷,却是他与王公贵戚密切来往的实证。并且,从此以后,为贵族和高官创作肖像,几乎成了他绘画创作的主要画题。2、华冠的入都,并非是进入了宫廷,而是馆聘于某个贵族的宅邸中。从他留存的两件永瑢像,从他与永瑢诗友永忠、弘以及永瑢中的朱文震、陈嘉乐等人的频繁接触和绘画创作分析,很有可能他在京城的落脚点就是永瑢质王府。 至于《弘旿行乐图》轴,它的创作时间则应为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秋。 其缘由有四: 1、弘旿共育有七子(注21)。乾隆五十年时,除了第二子永彝13岁,第五子3岁,第七子尚未出生外,已出生的其它各子如长子、第三子均已夭折多年,而第四子、第六子均在乾隆五十年五月下旬殇,两人去世相差只六天。与弘旿诗中所云“琴弦早断,兰蕙频凋”之意相和。图中的男孩从年龄看应是十来岁的模样,当是二子永彝。 2、从图中主人公弘旿的面相看,其年岁当在中年,即40——45岁之间。而弘旿生于乾隆八年,乾隆五十年,其时年43岁。端坐于弘旿右侧秀礅上的,是他的嫡福晋副都统兆鼐之女台楚鲁氏(注22),台楚鲁氏膝前是弘旿的稚女。散坐或站立在四周的,是他的数名媵妾和侍女。 3、诗中所云将哈密瓜“试种于墓田”,指的是埋葬其父允祕和兄长的墓地。允祕卒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十月,卒年58岁。因此,此图创作不会早于允祕卒年。允祕墓在河北三河县马坊附近的打铁庄(注23),其墓周围,还有墓田约六顷,弘旿一家所吃的哈密瓜就种在这里。 4、华冠曾在乾隆四十年和乾隆五十年分别创作了《永瑢水竹风荷像》轴和《铁保兄弟联床对雨像》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注24)。《弘旿行乐图》与永瑢和铁保兄弟像相比较,从画风看,在人物的造型、用笔和赋色上,都会给人以毫无二致的感觉,而且在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塑造上,都体现出一种恬淡、闲适和高雅脱俗的格调。在山水或园林背景的描绘方面,《弘旿行乐图》在笔墨上更接近《永瑢水竹风荷像》的细密清秀的风格,相比之下,《铁保兄弟联床对雨像》的林木坡石则显得粗率简劲一些。因此,《弘旿行乐图》时代亦应与此二图的时间相近。总体来说,这种细润含蓄的笔墨应是华冠中年的风貌,与以后嘉庆中期的作品显现出的苍简的画风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华冠曾经为当时许多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画过小像,除本文中的弘旿像之外,尚有乾隆之子嘉庆皇帝颙琰、质亲王永瑢成亲王永煋、允祥之孙怡亲王永琅、恂勤郡王允禵之孙辅国将军永忠以及吏部尚书铁保及其弟侍郎玉保、司寇熊枚、国子监祭酒法式善、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书法篆刻家张燕昌、画家朱文震、图明阿等。他创作的写真,并未受到当时已十分盛行的西洋画风的影响,仍属于传统的肖像画法。其用笔简劲细秀,设色清丽,同时也注重背景情节的渲染,如此图,弘旿安详地倚坐在古藤凉椅中,清臞的面容,流露出淡泊一切的神态,仿佛是置身世外的高人逸士。同时,华冠将弘旿一家置于湖石、丛竹、瓶荷和丹桂点缀的宽敞、雅洁的庭园中,也许,这就是弘旿位于今北京美术馆后街取灯胡同的贝子府(注25)中其居住环境的写照,但透过画家的笔触,加以铺垫、经营,突出了主人高贵脱俗而富于文人气质的身份,也巧妙地交待了作品创作时间是在秋季。作品显示出华冠在长期为贵族服务的经历中,练就了善于揣摩像主心意又精于艺术概括和表达的功夫。研究此图以及他为同时的宗室贵族所作的肖像,对于了解民间画家在宫廷、贵戚文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清中期肖像画的发展、演变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备注:1、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页1170,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2、华冠《山水册》十开,现藏广州市美术馆,作于,乾隆四十四(己亥,1779)年。钤“庆、冠”印。粤2-440。 3、华冠《绿荫清昼图》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录》册十五,页200。 4、同注1。 5、《清高宗实录》卷六八零,页613。 6、《清高宗实录》卷九五二,页905。 7、玉牒,全宗号6-118。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8、见《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奉题二十四叔裕德轩三十韵》。 9、《读画辑略》页二。见洪业辑校《清画传辑佚三种》,哈佛燕京学社,1934年1月。 10、李放《八旗画录》后编·二六。 11、《石渠宝笈三编·静宜园》著录,现藏地不详。 12、《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13、乾隆四十年(戊戌,1775),华冠作《永瑢水竹风荷像》轴。现藏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华冠作《永忠像》卷。现藏南京博物院。 14、永忠《延芬室稿》,手写本;弘旿《瑶华诗抄》,清刻本。均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库。 15、华冠《仿倪瓒山水图》乾隆五十七(壬子1792)年小春月作于都门之翠岩居,款“华庆冠”。现藏上海朵云轩。华冠《为青雷作西园重到图》卷,作于乾隆三十三(戊子,1768)年冬,款“华庆冠”。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16、作于乾隆44年(1779)的有华冠《山水图》册,每开均作江南小景,笔致松秀稍嫌细碎,明显有师法倪瓒笔墨的影子。另《仿倪瓒山水图》见注14。 17、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页111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2月。 18、华冠《蒋士铨归舟安稳图》卷,现藏南京博物院,苏24-1103。 19、华冠《石缘图》卷,现藏北京画院,京6-30。 20、华冠与吴筸合作《为咏春作昔醉图卷》,现藏南京博物院,苏24-1102。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页883,著录在“咸丰九年己未(1859)”条内。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月。 21、玉牒,全宗号6-211。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2、玉牒,全宗号6-118。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3、冯其利《清代王爷坟》页182,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1月。 24、华冠《永瑢水竹风荷像》轴、《铁保兄弟联床对雨像》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前者著录于故宫博物院编《清史图典》“乾隆朝·下卷”,页358;后者著录于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页761。 25、昭梿《啸亭杂录》卷四,页511。中华书局,1980年12月。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