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阎振铎 2002年 颐和园知鱼桥 布面油画

阎振铎 2002年 颐和园知鱼桥 布面油画

查看原图
展品名: 阎振铎 2002年 颐和园知鱼桥 布面油画
尺寸: 200×180厘米
起拍价: 380,000-450,000元
成交价: 550,000元
拍卖公司: 上海海派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12-19 00:00:00
备注: 阎振铎,1940年生,河北人。1959至1963年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学习。1964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7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1972年赴大庆深入生活,为“工业学大庆”和“铁人王进喜事迹展”创作了40幅油画作品。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重要画展。作品《暖风》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获第十届美展壁画金牌。
近观阎振铎十年来的作品,从80年代中期在国内引起反响的《温暖的风》、《乡情》、《鸽子》等作品,到90年代更具学术探索性的《乾隆花园》、《长城》、《细雨》、《蛙鸣》等,一条明显的轨迹标示了他的探索道路。“进入掌握客观形象的法则後,便发现了客观形象中的美的构成规律,他重复了塞尚的道路。”
阎振铎的艺术求索经历和作品成就为我们昭示了一个问题:在为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审美精神而不懈追求的事业中,真诚的学术自信和对中西艺术的学养是两项必备的基本功。毕竟我们曾有用油画材料画国画、年画的“民族化”尝试;以向自己作品开枪的行动表示了对西方後现代主义影响的激进反应;用把本民族的传统样式做商业符码化加工而为西方的“东方主义”作反证的尴尬……这些或有意或无意的经历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参照系。问题的尖锐之处,不仅在於我们想怎么做,而在於处於历史语境中的我们能怎么做。换言之,这也许是一个难宣布一切艺术规范和价值观念都失效的时代,但最後还是要艺术家们一笔一笔地去描绘那个若隐若现的民族艺术的辉煌明天。无论是从操作层面去责问我们的创作是否是“民族的”、“时代的”和“个人独创的”,还是从价值层面询问我们所追求的“有什么意义”,关键在於这种艺术实践是被艺术家作为一种封闭性的自我表现或视觉形式的“纯粹能指”游戏,还是建立在开放的、面向时代生活的审美交流基础上的真诚创造。
只有在交流中,诗意才得以显现。
——孔新苗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