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珐琅彩过墙桃花孔雀纹碗
藏品介绍:口径14.8厘米,底径6.2厘米,高8厘米。直沿口,弧腹圈足呈滚圆状,碗形周正。胎体轻薄,通体施白釉,釉如白玉般温润滑腻,外壁图案以珐琅彩绘一雄一雌两只孔雀栖于岩石之上深情对望,互表爱意。左侧黄鹂鸟盘旋于石榴花枝头欢快嬉戏,遥望对唱。右侧两只蓝雀则栖息在桃花树上恬静遐想。所有景象绘画精细,栩栩如生,立体感极强!尤其体现在孔雀尾,先用金彩勾勒孔雀之羽翼,内填饰蓝彩,间以松绿彩绘羽毛,一丝不苟,惟妙惟肖。花卉衬以黄、粉,绿三色装饰,嫩绿色填竹叶,整体色彩搭配得当,雅致清新。最为有趣的是桃花纹从碗外延伸至碗内显得特色十足,衔接完美, 锦上添花!这种精湛的技艺就是雍正一朝最富盛名,最为流行,烧制难度最大,艺术境界最高的过枝绘法。也称【过墙绘画】。最后配以两句改编唐代诗人武元衡的“動揺金翠尾,飛舞玉池陰”完美地相结合,形成了诗书画印章于一体的工笔花鸟画。 此碗底足胎白细腻,滚圆光滑,俗称泥鳅背,底部落标准的“雍正年制”蓝色料彩方章款。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此碗图案所反映出雍正皇朝鼎盛时期的那种繁华似锦,国泰民安的富足生活。就连大自然的鸟类都显得如此勃勃生机,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藏品来历:康熙、雍正、乾隆朝珐琅彩瓷器历史档案资料 (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 各作成做活计档 及大臣奏折。) 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八日:首领太监萨木哈持来磁胎画珐琅孔雀碗一对,传旨:此碗花样画的甚好,著照样再画几对。钦此。于五月初二日画得孔雀尾磁胎珐琅碗一对,呈进,讫。《珐琅作》参阅:《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第54页,图16。
相关背景知识:雍正45岁即位,在数十年的皇子生涯中积淀了深厚的艺术造诣,审美层次极高,即位以后对珐琅彩的喜爱程度较圣祖康熙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执政之初即对清宫造办处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改革,首先建立严格的活计登记制度,这就是遗存至今的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这份档案始于雍正元年,终至宣统三年,记录了180多年造办处活计的成造情况,详细记载有关皇帝的旨意、制作的要求和交活的日期等,每件活计的品名、皇帝的具体要求、由谁拿来,由谁做,由谁领走,皇帝是否满意,其间涉及某些作品作者姓名、设计者的姓名、管理人员的姓名,虽然看上去是枯燥无味的流水帐,但真实可靠,原汁原味。这些原始工作日志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的制作情况,通过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中有关珐琅作的记载,人们可以窥见日理万机的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烧造的亲自指导,这些切实可行的谕旨对提升珐琅彩的艺术格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的管理人员除一品大员怡亲王之外,还有庄亲王、裕亲王、信郡王、海望等高层官员,具体办事人员是郎中保德、赵元、年希尧、唐英、沈喻、马尔汉等一批能书善画的翰林艺术家。为加强造办处的管理,雍正六年造办处增设六品库掌3人,八品总催9人,笔帖式9人。总管怡亲王允祥是康熙诸多皇子中与雍正关系最亲密、最没有政治野心而醉心于艺术的亲王,清宫旧藏怡亲王收藏过的古代文物都相当精彩。有这样一位学养深醇,与雍正欣赏水平相当的亲王管理造办处珐琅作,为雍正朝珐琅彩瓷的日臻完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雍正珐琅彩瓷无论质量和数量都达到历史的高峰。
价格面议.!有兴趣收藏的朋友,请联系手机:13471937925李先生 ,QQ:493785780,E-mail:lmly71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