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明成化 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碗

明成化 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碗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明成化 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碗
尺寸: 口径20.5厘米 高9.3厘米 足径8.3厘米
起拍价: 无底价
成交价: 7,810,000元
拍卖公司: 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3-10-04 00:00:00
备注: 明朝进入成化时代,制瓷业展现出全新的风貌。成化瓷一改永宣时期凝重敦厚、胎厚器重、纹饰豪放、生动的特点。呈现出精巧秀丽、轻盈雅致的时代风格,再配以色调柔和淡雅、发色稳定的平等青料,更显相得益彰。成熟的青花工艺、斗彩、素三彩、青花加绿、孔雀绿青花、黄地青花、白地红彩、黄彩等品种共同构成了成化瓷的基本风貌,并将中国瓷业带进了第二个高潮期。然而成化瓷在崇尚自我风格的同时,也展现出追溯先朝,尤其是崇尚宣德青花瓷的特点。《中国陶瓷史》以传世品为依据指出,成化青花既有“沿用苏麻泥青而带有黑斑”的一类,也有以“青色淡雅而著称”的另一类。通过对御窑厂出土物的研究发现,成化时代一直有使用进口料的记录,如早期的松竹梅长方形花钵,中期龙凤纹盘,后期的缠枝芙蓉盘等。成化在使用进口料的同时,更多采用宣德时期的纹饰和器型,但是成化风格一目了然,如细腻洁白的胎体,轻薄的造型,勾勒渲染的技法,白里透红的釉色等。值得指出的是在成化早期仿宣德的青花瓷中有落宣德款的一类,这在《成狺遗珍》一书中有详细介绍,它不仅提供了成化仿宣德器的资料,更是提供了成化开启明清官窑仿官窑先河的实证。
胎体润白呈半透明状,迎光可见淡淡的肉红之色。所绘狮子重在表现戏球时翻转腾跃的动态美。狮子面目清晰,双目传神,长鬃飘逸流畅,时代特征明显,虽器物欲仿宣德却尽显成化之风范。底书“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六字两行青花楷书款。款字似与宣德近似,但排列较宣德紧凑,特别是“制”字下半部竖勾比较长是成化本朝的风格。
备注:
此件拍品可办理出境手续。
狮纹是明清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瓷器上狮纹的画面包括狮子与绣球,狮子与人等。狮子历来被视为瑞兽,六朝前期就已出现在瓷器装饰纹样上。
宣德朝狮纹盛行,且所见之物多为官窑器物,所绘狮子体态灵活轻盈,形象自然生动,尤其鬃毛呈火焰状向上飘扬成为其特点之一。
成化一朝狮纹也被广泛使用,但画法较宣德有所不同,特征为鬃毛较宣德时少且短,身躯较短,狮尾为火焰状。
成化官窑瓷器胎釉洁白,胎体轻薄,半透明度很高,迎光透视,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其釉质独特,白润如凝脂,给人以温润之感。故前人常用“如脂似玉”来形容其釉色,足见其工艺精美之处。至今仿制都十分困难。成花瓷器至明代晚期就已相当珍贵,明沈德符(1578-1642)《万历野获编》中记有“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物银白金,为吐舌不能下”之文,可见成化器物的珍贵。
1987年在景德镇于成化早期地层中出土了与本拍品极为相似的青花七狮戏球纹碗(参阅《成窑遗珍》P110页),由此可见本拍品应是目前所知道的书写“寄托款”的最早实例。它也是至今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器物,是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寄托款是指后代或后朝瓷器上落以前代或前朝的款识。自明中期以来至今屡有所见。寄托款的出现与人们的好古之心以及前朝瓷器的经济价值增高有密切关系。如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以其精细的胎釉,浓艳的青花料,规整优美的造型和朴素幽雅的纹饰而倍受后人青睐,自明成化就开始被不断仿制。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