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谢稚柳 1982年作 唐宗圣观遗址银杏图 镜心 设色纸本

谢稚柳 1982年作 唐宗圣观遗址银杏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谢稚柳 1982年作 唐宗圣观遗址银杏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 150×80厘米
起拍价: 700,000-900,000元
成交价: 1,078,000元
拍卖公司: 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06-12 00:00:00
备注: 款 识: 唐宗圣观遗址银杏。楼观台在陕西■厔终南山麓,世传老子西游至秦函谷关,令尹喜迎老子于此,固著道德五千言以获尹喜。至东汉张道陵创道教以老子为教主,此台遂为道教之发源地。盖自秦始皇首为建庙,至唐以老子李姓奉为远相,名此庙为宗圣观,历宋元,代有兴建,凡楼台殿阁宫观池洞至五十蝏处,今皆己为陈迹,独楼观台巍然犹存,宗圣观蔓草没径,断碑残碣,沉埋其下,古银杏即在此。世传此树已一千六百余年,盖犹是唐以前之遗植。翠干扶疏,荫及数亩。为樵父枚竖过息之地,十余年前此树忽遭火焚。焦断中空,离为两半,壬戌九月,余来陕观秦始皇车马俑、霍去病墓石马,懿德太子等三墓壁画及秦岭之胜,将行复来,■厔登楼观台寻宗圣观遗址,徘徊其间,抚兹焦柯,则新枝浓绿遍护其身,千年历劫,其生机固未泯也。然比之大椿八千岁为春秋者,犹小苗耳,既还海上,越一月为写此图以纪清游。壮暮翁稚柳时年七十有三
钤印:稚柳(朱文) 壮暮堂稚柳(白文) 谢(朱文) 壮暮斋(朱文) 壮暮堂书画印(朱文) 应无不舞时(朱文)
谢稚柳《唐宗圣观遗址银杏图》赏析
《唐宗圣观遗址银杏图》是谢稚柳先生晚年创作的一幅精品力作,其精不仅在于艺术表现技巧,更在于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
此图不仅绘制了陕西省宗圣观遗址上的一株千年古银杏,谢稚柳先生还特意在画幅上题写长篇题跋。
根据题跋可知,1982年谢稚柳先生前往西安旅游,在游览兵马俑、茂陵之后,来到终南山麓,探访了唐宗圣观遗址。宗圣观内的古银杏早在唐以前就栽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大约在谢先生访问此地前10多年,该银杏遭火焚,只剩下中空的两段。谢稚柳观此树后感慨万分,回沪后特意绘制此图纪念。
谢稚柳先生晚年很少创作纪游性的作品,更少在画上题写洋洋数百字的记文,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对此树情有独钟呢?首先我们要看何为唐宗圣观遗址?唐宗圣观遗址原称楼观,位于周至县东南15公里楼观镇终南山北麓,传说中为老子著《道德经》之处,在道教史上该处地位十分崇高,被称为“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唐代,高祖李渊为抬高门第出身,尊老子为其远祖,极力推崇道教,为此李渊改楼观为宗圣观,并命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有唐一代,宗圣观被尊为皇家祖庙,致于鼎盛。唐宋时代此地文人墨客极盛,李白、苏轼、米芾等都游历此地并有题诗。由于老子思想和道家文化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和流行,作为见证老子思想历程的宗圣观自然也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谢稚柳先生探访宗圣观时,中华传统文化刚从文革劫难后复苏过来,一切都可说是百废待兴。此时千年银杏作为该观最具历史真实度和见证性的古迹在历经劫难后也是重现新绿。作为一位传统修养深厚的学者,谢先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迹象,认为是一个文化复兴与繁荣的好兆头,从而以老树为题创作了此画。谢稚柳以模仿宋元风格的青绿山水著名,作品通常充满古意。此作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技法,更因为是写实的题材而富于特色。画面构图新颖,造型生动质朴,片片新绿映衬出勃勃的生机。加以其此时期放逸清雅的书风,长篇题于画面,给人感觉有发自深层的震撼力,又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观此画,我们不禁为谢老的慧眼所折服。他通过一棵老树的新绿带出了一个为人们淡忘的遗迹,更带出背后数千年悠久的文化和思想。他不仅仅是怀古,更在古迹中看到生机和新意。在这里植物的生命力演变为画家的生命力,乃至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赏读此画在陶醉于谢老高超的书画技艺之际,更是获得了一种沟通古今、展望未来的阔大的人文境界。此图也是一件流传有绪,著录详实之作。作品完成之后一直由上海文物商店收藏至今。曾经上海博物馆编《谢稚柳》大型画册著录、刊载(此画册年代标记有误),郑重先生《谢稚柳系年录》175页也详述了该画的创作经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谢老此画也将同他表现的银杏及其景观一样,具有越来越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成为见证中华文化源流与发展的国宝级文物。
著录:1.《谢稚柳》画册P167,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2.《谢稚蛐誻年录》P175,郑重编,上海书店1991年出版。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