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迎来春天?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激活文化传承
在当今时代,文化的力量愈发凸显,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精神。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也为文博领域的改革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它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未来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深刻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改革开放的延续与改革纵深发展的推进,文件涉及所有行业,触及各行业底层逻辑,其中对文博产业和文物市场的变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中国的文博产业在过去错失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发展机遇,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文博产业搭建新基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成为必然趋势,是推动文博产业发展、实现文化繁荣的关键举措。
一、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核心——“市场”
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核心在于“市场”。这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习近平主席“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和核心理念,将文物市场的建立完善与国家文化战略紧密结合。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要破立并举,打破传统思维与体制机制的束缚,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文物资源配置中的能量。通过市场机制,让文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实现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例如,可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市场建设,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共同推动文物市场的繁荣发展。
从国家文化战略角度来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物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动文物的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关注中国文物市场,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二、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基础——重构信用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基础在于整个文博市场信用体系的重构。当前,文物市场存在着信用缺失的问题,如文物鉴定不规范、交易欺诈等,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以有据“三确”信用体系为标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有法律支持、国家认可、接轨国际的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新秩序。
具体来说,有据“三确”信用体系可以包括明确文物的来源、真伪和价值。通过建立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和科学的鉴定标准,确保文物的真伪得到准确判断;通过完善文物登记制度,明确文物的来源,防止非法文物进入市场;通过科学的价值评估体系,确定文物的合理价值,为交易提供依据。同时,要加强信用信息的共享与管理,建立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进行惩戒,将失信惩戒和惩治腐败相结合,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法律支持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明确信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和管理,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还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和标准,提升我国文物市场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国际文物交流与合作。
三、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关键——破除体制障碍
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关键在于破除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打破行政与行业垄断,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制,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作用,放权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代替行政僵化管理,同时利用新技术构建统一平台与市场。
长期以来,文物市场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市场分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要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统一的文物市场管理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同时,要打破行政与行业垄断,让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制,明确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和标准,确保市场主体的质量和信誉。
行业自律组织在市场监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更加贴近市场实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赋予其一定的监管权力,让它们在制定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行业自律组织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对会员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新技术构建统一平台与市场成为可能。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文物交易平台,实现文物信息的共享、交易的便捷化和监管的智能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文物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文物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市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突破——供给侧改革
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突破在于文物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即重估民间收藏的价值,明确民间收藏的产权性质与法律地位,充分释放文博产业被压制的生产力,创造新的经济爆发点。
民间收藏是文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然而,长期以来,民间收藏的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产权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民间收藏文物难以进入正规市场流通,限制了文博产业的发展。因此,要重估民间收藏的价值,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的研究与保护,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明确民间收藏的产权性质与法律地位是关键。要通过立法等手段,明确民间收藏文物的所有权归属,保障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规范民间收藏文物的交易行为,建立健全交易制度和监管机制,让民间收藏文物能够在合法、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流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民间收藏的积极性,还能够丰富文物市场的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充分释放文博产业被压制的生产力,需要加大对文博产业的投入,鼓励创新发展。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文博企业开展文物修复、展览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业务,推动文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将文物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开发文物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保障——完善法治体系
完善和建立公平、公正、安全、有效的文物法治体系,是做好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建立的保障。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立法方面,加快《文物保护法》修改及相关政策的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物市场的变化,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要进一步明确文物的定义、范围和分类,规范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和交易等行为,为文物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同时,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如文物鉴定管理办法、文物交易税收政策等,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公正司法方面,将艺术品鉴定纳入司法鉴定范畴。目前,艺术品鉴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存在鉴定结果不公正、可信度低等问题。将艺术品鉴定纳入司法鉴定范畴,可以借助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建立科学、公正的鉴定体系。通过制定司法鉴定标准和程序,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文物交易纠纷的解决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依法执法方面,践行执法为民,杜绝运动式执法。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正、公平地开展执法工作,保护文物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防止执法权力滥用,杜绝运动式执法,营造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此外,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联合监管模式,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通过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打破地域限制,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秩序。
六、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底子——区域合作
充分发挥文化大省、文博大省的带头作用,建立区域文博市场合作机制,打好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建立的底子。
文化大省、文博大省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雄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在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些省份可以率先开展区域文博市场合作,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例如,加强区域内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开展文物展览交流、联合研究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要深化国有博物馆改革,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挖掘其潜力,丰富博物馆的类型和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借助区域文化一体化建设,文旅融合是推动区域文博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文博要素带动文旅发展,将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通过文旅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例如,打造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品牌,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文物的魅力,了解历史文化。
此外,要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影响力。通过举办文化节、文物博览会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文物市场主体参与,促进文物的流通与交易,推动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形成。
最后
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千秋伟业,它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经济的繁荣与创新。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场”这一核心,以重构信用体系为基础,破除体制障碍为关键,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突破,以完善法治体系为保障,借助区域合作打好底子。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尽管在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的道路上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传统观念的束缚、体制机制的障碍、技术应用的难题等,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立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推动文博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必将在文化与经济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展示中国文化魅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原来99%的人,还不懂艺术品价值!
- 中国艺术市场探底,“藏二代”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 收藏的真正力量在民间,而且必须在民间!——工薪族如何进行玩收藏?
- 民间收藏迎来春天?全国统一文物大市场:激活文化传承
- 收藏是一种文化独享情结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物市场迎来重大变革,民间收藏黄金时代悄然降临
- 古代人为何一有钱就买点古董: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文物保护法》的新规:重塑古玩市场格局,引发六大变革!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古玩市场低迷:真正的藏家却马不停蹄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