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探底,“藏二代”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在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诸多经济不确定性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中国艺术市场自2023年底便已初显疲态。《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艺术市场报告》最新数据令人咋舌:2024年中国大陆艺术市场销售额同比暴跌31%,仅为84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谷,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不过,全球艺术市场的图景并非一片黯淡。亚太地区成为了其中的一抹亮色,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日本逆势上扬,销售额实现2%的增长;澳大利亚画廊市场更是势头强劲,连续两年保持11%的增长率。中国艺术市场同样展现出自身的韧性,在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领域,依旧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之位。值得一提的是,画廊经营者的信心正逐步回升,半数受访者对2025年的销售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业绩将实现增长。
当前,关税紧张局势,尤其是美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虽未将艺术领域作为核心关注点,但艺术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不过,这一局势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促进了亚洲区域内的联系愈发紧密。报告明确指出,亚洲内部的收藏热情持续高涨,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主要市场,其艺术交易主要由本地及区域需求驱动。

亚洲艺术市场多元且复杂,宏观经济因素对各国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与西方严峻的通胀压力相比,亚洲整体通胀压力相对缓和。然而,房地产市场的困境与流动性收紧,使得亚洲藏家在投资艺术品时变得更加审慎。这并非意味着艺术的魅力有所减退,而是买家的决策更趋理性,尤其是在高价艺术品交易中,冲动消费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入的背景调研与谨慎思考。
从收藏动机来看,亚洲市场有着鲜明的特色。相较于西方市场,亚洲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财务回报率并非首要考量因素,他们更看重艺术品背后蕴含的热情与意义。数据显示,仅有16%的日本藏家、19%的印尼藏家和20%的香港藏家将财务因素列为购藏的首要原因,明显低于全球24%的平均水平。这与亚洲地区将收藏与家庭价值、文化紧密相连的传统密不可分。

在财富代际转移的大趋势下,亚洲正迎来独特的发展机遇。《瑞银2024全球财富报告》预测,未来20 - 25年内,全球将有约83.5万亿美元的财富完成代际交接,其中约9万亿美元将以配偶间“横向”转移的形式进行。未来五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预计增长约15%,并于2028年达到新的高峰,而亚洲重点地区(不含中国大陆),如台湾、日本、韩国和印尼,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
年轻一代藏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藏二代”,他们的收藏偏好与上一代截然不同。他们更关注能够反映身份认同、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对新兴艺术、数字艺术以及弱势群体艺术家的作品兴趣浓厚。随着这一充满好奇心与价值导向的群体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有望为艺术收藏的未来注入更多元化、更具突破性的活力。但“藏二代”究竟能否成为拯救中国艺术市场的关键力量,带领市场走出低谷,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