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紧张,艺术品藏家何去何从?
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已达到近4000亿元水平。近年来,艺术品已经开始超越住房市场和股票市场,成为投资领域的新贵。那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艺术藏品有何魅力让人挥舞着钞票拼命追求呢?现在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全球市场紧张,艺术魅力分散财产压力】
艺术品是艺术家智力劳动的成果,以一种特殊商品的地位在市场上流通,与其他商品有着相同的商品属性,但艺术品明显区别于不同商品的是其使用价值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并且其价值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极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一方面全球疫情暂缓后经济开始复苏,另一方面因俄乌等问题导致全球关系紧张。在这种紧张的时期,人们会下意识的产生避险情绪和对资产的分管。而艺术品市场的风险和收益关系是非线性的,在有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推动的背书下,艺术品市场目前呈现平稳甚至隐约上升的趋势。基于多重原因,以亚洲市场为主要支点的中国艺术作品很可能会持续的吸引藏家和分散资产压力人士的持续关注。
【春拍市场走高,数字经济推动发展】
对比今年香港四家(苏富比、富艺斯、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和北京保利的春拍数据来看,收藏界的交易市场目前处于平稳过渡且增长的趋势,仅现当代艺术板块的7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就在20亿左右。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板块轮动凸显,也是对市场的梳理。其实也不难理解,疫情放开后的政策宽松和流动性回归,使得大家都对未来有了期待,各个艺术现场都人满为患,据3月下旬落槌的西泠拍卖内部人士表示,“真实成交非常好,主要原因是人来的特别多。比如南方拍场不是很擅长的齐白石可以顺利卖掉并且当场付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200-500万之间的大货卖的很好。”所以可以推算高净值人群的购买力还在。
另外数字化也推动艺术市场的收藏和投资,以互联网更快发展和5G技术的普及,人们会更大的跨越空间阻隔进行更开放、便利的交流,这给艺术市场带来了广泛的空间交易和后勤保障。有专家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达到高峰,国内艺术品市场总价值将达到数十万亿规模,投资回报率大幅提高。
【报告展示信心 入行优质分配】
根据3月社融数据的发布也印证了上文说的“强预期”观点,毕竟敢借钱也是一种对未来有信心的表现,所借的钱肯定是要用到投资中的。一季度社融的中长期数据比短期也好看得多,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70%和53.9%,这就说明大家对于未来的生产发展是看好的,社会经济体的信心也将支撑艺术品市场。就此合理估计艺术品市场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二十大报告的长远目标“在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也指出艺术品的未来是有着星辰大海般的广阔前程。因为国家要达成目标,目前的GDP增速就要保持年增速6%,这样一个巨大经济体的增速,对艺术品市场上行是有这更为坚实的基础。
2023年的中国藏家对此无需紧张,目前经济形式的发展和艺术市场更为专业的细分,在这个多样化时期,进行产业优质分配,寻找专业机构,进行合理专业收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未来十年收藏市场:艺术品将迎来新的繁荣高峰!
- 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变:再不知道艺术品资产化,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