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央美术学院,白石老人有两位姓李的弟子,李苦禅与李可染。前者豪气冲天,后者含蓄内敛。
今天的男主,正是豪气冲天的李苦禅,正如他名字中的“苦”字,一生三次婚姻,尤其被同门师妹凌嵋琳“登报被分手”,更是人间奇苦,为此还搭上了幼子的一条性命……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1899年出生于山东高唐县的一个贫苦家庭。李家世代务农,不通笔墨,但到了英杰这里,却对画画产生了极大兴趣。
高唐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过年过节唱大戏,关公庙墙上的壁画,造屋垒灶时贴的吉祥图案,还有过春节时剪的红纸窗花,这些都成为英杰最早的艺术启蒙。
1916年,在聊城省立二中,英杰跟随老师孙占梅学画花鸟。到底是老祖宗赏饭吃,英杰上手很快,画艺大有进步。他打心眼里喜欢画画,认为自己天生就吃这碗饭。
1918年,英杰揣着老爸借来的四块大洋,赴京学艺。英杰钱不多,只能省吃俭用。住在慈音寺,自然房费可以省下,吃饭嘛,从舍粥棚里取粥度日。
1922年,英杰考入北京国立艺专,高兴归高兴,但学费、生活费,也需要银元来支撑啊!于是,英杰白天上课,晚上就去拉人力车。想想看,靠着做苦力,又能赚到几个大毛呢?
一次,英杰去八达岭写生,带去的干粮吃光了,身上并无分文,只得讨饭。回来的路上,英杰饿昏在路旁,亏得好心的车夫,把他架到车上拉回京城。如此艰苦的条件,英杰还是一心向学。
为了生存,英杰学习宋代范仲淹,每天熬上半锅粥,凉了凝结后,分成三份,一日三餐,每顿只吃规定的那份。
上炭画课,每个学生都发一个馒头,用来抹去画错的线条。馒头,在英杰眼中,可是果腹的佳肴,他绝对舍不得用如此“美味”去擦什么线条,于是他小心翼翼,不错画一根线条,省下的馒头自然成了他的盘中餐。
同窗林一庐,深知英杰的窘迫,便为其取名“苦禅”。苦,是生活困苦的苦;而禅,则是因为英杰擅长画写意画,其中自有禅宗的味道。英杰坦然接受这个名字“苦禅”,凭借自己的双手去追梦,不丢人!

1923年,在北平的一家画店,李苦禅看到白石老人的水墨画,很合眼缘。想到就做,他打听好白石老人的地址,就前去拜师。
要知道,在北平,白石老人可是众人皆知的大画家。你一个找上门来的穷学生,说要跟我学画画,就能学了?
师找有缘人,白石老人倒是矜持了一下,就让李苦禅随便画了张画,并署上名字。看看了这个小伙子的笔性,白石老人同意收苦禅为弟子。
1924年,一幅鱼鹰图,在李苦禅的画笔下伸展,他请白石老人点评。齐白老边看边感慨,当即在画上题道: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
为了让李苦禅安心学画,齐白老特意在家腾出一间房子,让他住了进去。此外,齐白老还在李苦禅的画作上,题字背书,意思是”我齐白石都在上面写字了,你们就买买买,这样我徒弟就有足够的银元傍身,专心于艺术了!“在齐白老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鼓励下,李苦禅得以安稳地完成学业。
凌嵋琳,北京本地人,从小家境殷实,她也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此外,她拜师齐白老,如此这般,李苦禅就成为她的大师兄。
凌嵋琳很欣赏这位才华横着溢的大师兄,没事总是往他前面凑。为了能创造更多相处的机会,凌嵋琳还加入李苦禅所在的”吼虹画社“。
近水楼台先得月,凌嵋琳总是寻找各种机会向大师兄请教。在她眼中,这位憨憨的大师兄,是个靠谱的人。话不多说,凌嵋琳经常帮李苦禅洗衣服。
明眼人都能看出几分滋味,可李苦禅却未知未觉。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压根未想过要与秀丽的小师妹牵手,太不搭了。
可凌嵋琳就是相中了李苦禅,再说齐白老都认可的大师兄,还会有错吗?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凌嵋琳没有小女子的羞涩,她毅然向李苦禅表明心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李苦禅自然也很愿意。1928年秋,两人结婚。

其实,在李苦禅上中学时,家人就为他娶亲肖氏。肖氏大李苦禅6岁,大媳妇,小丈夫的格局,两人也无共同语言,育有一个千金李嫦,后肖氏因病去世。
相爱容易相处难,时间一长,在凌嵋琳眼中,才华横溢的大师兄简直太多毛病。李苦禅热爱交友,三教九流,均有来往。朋友多,自然花费多,而每月到手的银钱,总是有数的。谈钱就伤感情,两人矛盾滋生。
再加上凌嵋琳出身中产,而李苦禅家境贫寒,喝咖啡与吃大葱的,习惯不同,想聊到一起,也不容易。
居家过日子,无非就落实在钱与习惯上。而李苦禅与凌嵋琳的爱情,就在钱与习惯的侵蚀下,一地鸡毛。
1930年,李苦禅应林凤眠相邀,前往杭州艺专任教。而凌嵋琳,留在了北京家中。
有个叫张若谷的男子,是李苦禅的弟子。张若谷英俊潇洒,善解人意,他见凌嵋琳总是紧锁眉毛不开心,自然就劝导师母。一来二去,两人倒有了共同语言。体贴入微的他,走进了师母的内心,两人走到了一起。
朋友妻,不可欺,何况还是恩师的妻子?张若谷理亏,而凌嵋琳也心虚。先下手为强,于是凌嵋琳选择登报,结束旧婚姻,开始新生活——
凌嵋琳与李苦禅因志趣区别,佳偶感情实难维系,特此登报离异。
——张若谷与凌嵋琳已于上周正式结婚,组建家庭。至亲好友来不及一一奉告,特此敬告。
当李苦禅打开信,发现两张剪报时,一阵眩晕。一个是自己亲爱的妻子,一个是自己深信的弟子,两人联手,一个招呼都不打,就将自己推下了“深渊”。
愤怒将李苦禅带回北京,他要找那两个人问清楚。而凌嵋琳与张若谷,早已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济南。生气,无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路上,李苦禅也想通了,既然凌嵋琳选择登报,昭告天下,无非破釜沉舟,决心已下,再与这样的人纠缠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心不在了,要人何用?放手,就是最好的选择。

李苦禅来到济南,只要求带走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杭与李京),凌嵋琳同意了。哪知,还在襁褓里的幼子李京,其睾丸竟被张若谷扎了个洞,后来因感染身亡。
那一刻,李苦禅的心彻底碎了。妻子不顾尊严,选择与他人同居;弟子不顾敬畏,选择背叛师门。如今,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天理何在?那是1936年,八年的牵手,换作满腔的悲愤。
也许,凌嵋琳也没想到,张若谷竟是如此卑劣之人,竟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1968年,已是大写意画家的凌嵋琳,因不堪迫害,从四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是后话。
遭遇情伤的李苦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绘画中。画画,成为治愈他的良药。一次,在山东开办画展,李苦禅在朋友的介绍下,与小他19岁的李慧文结婚。那是1942年,李苦禅43岁。

从此,学医的李慧文,成为李苦禅的保健医生与生活助手,两人育有一子二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之后的各项运动,风风雨雨41年,李苦禅与李慧文一同面对。
李苦禅不顾年迈,用七整天画完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第一件最大的作品《盛夏图》。其间,他的心脏病犯了,是妻子及时治疗,才缓和下来。总之,李苦禅的背后,都离不开李慧文无微不至的配合与关照。

1983年,李苦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生前,他总会对着自己学画的儿子李燕强调:人,必先有人格,然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