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艺术品收藏的深坑: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赝品?

发布日期:2022-07-29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050   版权与免责声明

艺术品收藏的深坑: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赝品?

Paul Cézanne, Harlequin, 1888-1890, Oil on canvas, 39 3/4 × 25 9/16 in, 101 × 64.9 cm.

Courtesy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在接触艺术品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经销商。在法贝热的造假案例中,冯·哈布斯堡女士就发现了诸多疑点:一方面,大部分作品缺少关键性的文件,而另一方面,在数年时间内将赝品源源不断卖给不知情藏家的经销商,也同时全权负责该藏家藏品的年度估价。在购买任何价值数千美元或更高价格的艺术品时,都不要仅凭卖家的一面之词来作出决定。冯·哈布斯堡表示:“你必须拥有独立的建议渠道。”

材料化学家、艺术科学分析公司(Scientific Analysis of Fine Art)总裁詹妮弗·马斯(Jennifer Mass)说:“购买艺术品是十分情绪化的决定,而艺术界的作风也尤为老派:无需审慎核查,握手即可成交。”当收藏家向经销商提出太多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不礼貌。那些自称为了获得藏品率先致电经销商的藏家,更容易对此感到羞赧。正是这种莫名的兴奋、对错失良机的恐惧和盲目的信任,导致收藏家在不知不觉中买到了赝品。

做一些“侦探工作”

艺术品收藏的深坑: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赝品?

Jean-Michel Basquiat, Crimee, 1982, Acrylic and oil paintstick on Masonite, 72 × 144 in, 182.9 × 365.8 cm.

© 2012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一名“称职”的伪造者深切知道出处的重要,因此文件本身的真实性也需要与艺术家的作品目录(catalogue raisonné)进行逐条核对:作品目录权威、全面地记录了一名艺术家创作的所有作品,通常由艺术家的遗产管理人编纂而成。除此之外,证明文件(authentication documents)也可以伪造。事实表明,冯·哈布斯堡发现的拉斯维加斯仓储赝品就是证明文件造假的绝佳案例。真实存在的专家名字屡次出现在文件中,但他们本人却否认签署过有关文件。

在检查一件作品的文献资料时,你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调查。维尔登斯坦·普拉特纳研究所(Wildenstein Plattner Institute)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字目录来源。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或估价师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尽管如此,估价师(appraiser)仍不足以鉴定作品的真伪。只有与相关艺术家关系非常密切的鉴定师(authenticator)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与之长期合作的遗产管理人或是经销商就是不错的人选。

虽然专家们可以帮助追查出处,并仔细观察作品是否出自艺术家之手,但他们可能不愿意对一件作品做出任何明确的评价,因为一旦出错,就有可能被起诉。诸如此类的顾虑是沃霍尔鉴定协会(Warhol Authentication Association)在2012年解散的原因——它深陷真伪纠纷的诉讼旋涡,从而出现了资金问题。然而,估价师仍然知道要去寻找哪些漏洞,比如缺乏最近的认证、展览历史或文献引文,价值被极度夸大,抑或作品的标题有出入等等,都是文件造假的线索。当然,也不要忘记审查你的估价师,隶属于某家专业协会或拥有其认证是有力的资质证明。但请记住,真实的作品文件也经常存在漏洞,关键是要弄清楚哪些漏洞是可信的,哪些不是。

艺术品收藏的深坑: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赝品?

Courtroom illustration from a previous 2016 settlement regarding fakes sold by Knoedler Gallery.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Williams. Courtesy of Elizabeth Williams Studio.

一旦你完成了分析签名、风格和作品背面画廊标签真伪的研究工作,并对你的购买行为充满信心,那么和你的经销商签订一份良好的合同就显得极为重要,这能够确保艺术品有迹可循。Keijsers Koning 表示,她经常提醒藏家保留发票和鉴定报告,但很多人甚至没有发票。在臭名昭著的诺德勒画廊(Knoedler)造假案中共同代理原告的 John R. Cahill 律师补充道,一旦发现造假,合同是保护买家的关键。

Cahill 说:“在大多数州,真实性是否是交易的一部分,需要由法官或陪审团来决定。”众所周知,经销商常常为自己制造漏洞,通过声称作品“据我所知是真实的”来避免可能的责任。尽管如此,纽约州已出台一项法律,通过长达四年的保证期来保护买家。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作品是赝品,他们有权要求退款。

“一份好的合同不仅会表明作品是真迹,而且会明确指出,卖方毫无保留,已披露了一切你所知的信息。” Cahill 指出,诺德勒画廊之所以被起诉欺诈,是因为它没有向买家坦诚,国际艺术研究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rt Research)未能明确鉴定其中一幅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画作是真迹。这本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可以让买家意识到有造假的问题。

不过,拍卖商并不总是有错,他们自己也常被赝品愚弄。即使是像佳士得和苏富比这样的大型拍卖行,也曾无意中出售过伪造的作品。而对于大师级的赝品——那些成为全国头条新闻的赝品——则不得不仰赖鉴证技术,将其骗术公之于众。

科学让赝品现形

艺术品收藏的深坑: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赝品?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House. Photo by Robert Lautman.

Courtesy of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Mass 解释说:“在红外成像下,如果作品下面空无一物,构图或草图完全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那么就很可能是赝品。”归功于这种鉴证方法,一些表面上看似为17世纪的荷兰绘画,实际上被证明是19世纪的复制品。两幅雷同的画作,有草图和构图变化的那幅总是原作,这些痕迹表明了艺术家在何处改变了主意,或进行了调整。在分析画作颜料(包括颜料和填料)时,她时常发现有人试图掩盖作品的真实状况。在其中一个案例中,一幅画作有80%的颜料上了覆盖色(overpainted),但买家对此却毫不知情。

但即使是在鉴证层面,分析画布甚至是附带的文件,也往往比颜料本身更有说服力。Mass 说,她在绘画上发现很多赝品的线索,因为画作采用的画布带有光学增白剂,而这种增白剂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才被发明使用。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在伪造的文件上,这也是 Mass 在她的团队中安排了一名纸张修复专家的原因之一。

“核”鉴定

艺术品收藏的深坑: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赝品?

A-Eye picks out the most pictorially interesting/meaningful fragments from an original. 

Image courtesy of Steven and Andrea Frank.

随着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包括人工智能的全新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伪造品浮出水面。“造假者永远无法预测,人们会发明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来对付他们的伪作。他们无法根据未来的应用前景来调整自己的赝品。终有一日,他们会掉队。” 修复专家、“艺术鉴定”(Authentication in Art)创始人 Milko den Leeuw 说。“艺术鉴定” 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非营利组织,重点研究和推广该领域的最佳实践。“我们的工作就是加快发明,不断检测它们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一揽子的反赝品手段中。”

虽然人工智能、碳定年法和分子分析都是识别赝品的重要工具,但它们并非必需。最重要的工具仍是细致的研究,而在互联网时代,自己动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正如冯·哈布斯堡所说的那样,“随着网上信息越来越多,赝品也会层出不穷”。切记,千万不要让经销商催促你购买艺术品。“假货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Keijsers Koning 说,“只要心有存疑,就不要买下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