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明清时期,伪造书画的主要地区与特点(赶紧收藏)!!

发布日期:2022-07-22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07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信图片_20220427090638.png微信图片_20220620101315.png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

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常见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字体有六种:楷书、行书、草书、燕书、隶书和篆书。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优良的传统。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

至于书画鉴定,它是民间对书画作品的一种鉴定方式。

从明清时期开始,书画造假逐渐形成了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不懂书画造假的地方特色,也就无从鉴别。

通常情况下,业界以“苏州片”、“湖南造”、“后门造”、“上海造”等称谓,作为替代某一地区所造假画的泛称。

那么,这些代称有什么含义?什么特点?

1、苏州片

“苏州片”里的“苏州”,是指如今的江苏省苏州地区。在明清时期,苏州地区有一小部分人以画假画为职业。他们所造的假画,大多数都是有底稿的。虽然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但是有小的差异,并且大多数都是绢本画,题材大多都是青山绿水。

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局部)

书画所题名款,都是古代著名画家,如赵伯驹、仇十洲等,还有文征明、董其昌等画家的假题跋。

2、扬州

“扬州片”里的“扬州”,是指如今的江苏省扬州地区。在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这个地区以伪造当地名家原济、郑板桥的画,而闻名于世。但是,他们创作的假画,比较呆板,技法拙劣,非常容易识别。

郑板桥笔下的竹子

3、河南造

从明朝末年开始,到清朝初年,有一些文人以仿制知名书法家和节烈名人的书法作品为职业。有很小一部分仿做的书画作品是有底稿的。这些人从古籍上抄录个别名人的文章,冒充是自己的作品,至于名款,大多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fú)等名人。

米芾(fú)《甘露贴》(局部)

“河南造”所用地子的材料有两种:

第一种是粉笺(jiān)本,纸面上有脱落的粉折文,纸面墨道有深浅不均的现象。

第二种是薄纸本,用淡墨写成,四周有滋墨的痕迹。也有绢本、摹本等。

4、湖南造

“湖南造”又称“长沙货”,是指今天的湖南省长沙市地区所伪造的书画作品。

从晚清开始,到民国时期,一些人擅长伪造假书画。他们用纸比较少,多用绫和绢绘画,题材广泛,没有依据任何稿本,纯粹是凭空捏造。名款大多都是忠烈名贤以及明代遗民等。但是,这些造假的画作,做旧技术拙劣,地子被洗的晦暗无光,很容易识别。

5、广东造

“广东造”是指晚清以及近代的广东,有些人伪造的假画。这些作品灵活摘用所绘题材,以设色人物为主,偶尔会有花卉,多用绢本,仿造明代以前的名家作品,大多数都会有宋徽宗的题鉴。色彩、绢都做得很旧,如果揭开背面,就是白色。

宋徽宗书法

6、后门造

“后门造”是指在今天的北京市地安门,有一些近代人所造的假画。这些“后门造”的作品,都是清代“臣字款”的画作(所谓“臣字款”画作,是指清代画院画家或奉命作画的官员所画的作品,在画家名款上冠“臣”字)。画作大部分都是毫无根据的造假,水平很低,非常容易识别。

臣字款:皇帝爱什么就画什么

7、上海造

“上海造”是指民国时期的上海地区所出现的假画,这批假画都是由专门的造假群体所做,专做有名有著录的假画。

这个群体依据个人的专长分工合作,如在著录中寻找某一幅名画,有的人依照原本绘画,有的人写字,有的人刻章,有的人做旧,有的人装裱等等,各个环节都由专人负责。正因为如此,这个群体所做的假画,与真画非常相似,很难辨别真假。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