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艺术品,银行帮买单”!好政策来了!
法国已故文化部长、著名作家马尔罗曾说过:
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化作永恒。收藏或投资艺术品的人,正在试图从艺术的这份永恒的价值中,萃取滴滴可以润泽于每一个时代的价值。
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认知,又不完全受制于审美,他们了解时代语境,接受商业化,游刃有余地发挥审美的作用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消费时的选择多半都依赖审美,而在艺术品方面,审美趣味发挥着最大的价值。
而当前互联网+艺术平台的诞生,审美趣味借此转化为可以公开的指数,审美趣味成为可供人观察的现象,审美可以培养,你的审美可以帮你判断,可以促进成交。简单来说就是——
真正发挥个人审美趣味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不论对艺术家,还是对非艺术家来说,互联网+艺术.赋予了个人审美趣味全新的用武之地,创造了它可以变现的价值。今年开始,你只管“美”就够了!
据悉,今年开始,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历史性调整。根据国内外经验,艺术品市场一般也有周期性,大约一个周期为7-10年。据此分析,2009-2011年为中国艺术市场的第三个高潮期,2012年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一次拐点,所以,现在距离艺术品市场反弹周期不足两年,我们或将有机会迎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第四个高潮期。
国家政策持续利好
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实施《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其中,“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一项内容引人关注。被誉为“中国政治季”全国“两会”,已在北京闭幕,文化艺术行业依旧引起极大关注,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认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已经引起重视,当前最迫切的是要由主要归口部门来进行操作,形成一个真正的伟大工程。这一系列“红利”政策,无一不预示着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东风”已经到了。
二、文化+金融:
“你买艺术品,银行帮买单”
目前,文化消费成为一种时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将成为中高层消费群体的重要选择,至正文博集团董事长吴福庆表示,3到5年后将出现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热潮。但是,高价的艺术品让你望而却步?不用担心,艺术品市场己经敲响了艺术品与金融接轨的“第一槌”,让你像买车买房一样也能贷款买艺术品。
“你买艺术品,银行帮买单!”去年9月10日,中国改革创新的又一个经典范例在深圳诞生,深圳艺术品与金融接轨,改写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创造了“文化+金融”的至正模式,受到广大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人的青睐。
国际上,花旗、摩根等银行有其为艺术品抵押贷款的做法,而中国尚无先例。拍卖行通过专家鉴定评估拍卖后,银行可货款抵押,形成了直接、高效、透明、安全的商业模式。
凡经深圳至正国际拍卖并有记录的艺术品,都可与金融机构对接,享受拍品成交价60%的贷款,至正国际再以自身的鉴定权威和资本实力向银行进行反担保,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人可通过再次拍卖变现获利,也可长期持有,保值升值。这样,就确保了银行方、拍卖方、投资收藏方三方收益的安全,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据悉,这一模式将在拍卖会上实现,这意味着此次拍卖,买家只需要付拍品成交价40%的费用,其余60%将由银行提供贷款。“艺术加金融,可贷款可抵押,这样的做法,目前在国内还是首创。”吴福庆说。
实现了文化艺术品的金融属性
近两年文化产权交易所、艺术品运营服务平台一下子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现象”,它们将文化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向线上挂牌、实物转让的方式,实现文化艺术品的金融属性。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随着平台各方面的不断完善,这一金融创新产物的规范机制、信任机制、风控系统等方面也将日趋成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