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美元白手起家,如今藏品价值数十亿!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1号拍卖号牌只属于他!
95岁老龄的“一号”竞标者张宗宪
1967年,台湾经济开始起飞,张宗宪绕开香港日益激烈的竞争,到了台湾,结识了一批企业界人士,此后,他为这些台湾客人掌眼跑腿,为台湾成为民间收藏中国文物与艺术品重镇出了大力。1968年,他参加了伦敦的一场拍卖会,成为了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此,他穿梭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与香港之间。对于文物、特别是瓷器与杂项的高超鉴定能力,使他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信赖与尊重。近几十年里,香港、台湾的许多收藏家都是他的客人与合作伙伴,许多拍卖纪录就是在他的竞投牌高举中产生的。他不无自豪地说,这许多年里,最好的、最贵的中国古董大多是我从全世界买回来的。
他曾经竭力推促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性拍卖公司落户香港,使香港由中国古董的集散地成为了全世界文物与艺术品的交流中心之一。
90年代以后又开始了上海、北京等内地城市之旅,许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因此,他自称为云海阁主。在一段时间里,“张宗宪”这三个字成了大中华地区古董界的一大品牌,成为了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座上宾。
1992年8月,地处上海的朵云轩率先注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于次年1993年6月20日在上海举办首次艺术品拍卖会,由艺术大师谢稚柳亲自敲下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真正意义上的拍卖第一槌。“由于没有经验,而当时的朵云轩掌门人祝君波又力主培养自己的拍卖师,所以他们不惜投资,到香港观摩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现场,学习拍卖技巧,回来模拟排练。”赵榆说,“首场拍卖会印制了5000册图录,3天时间被索要一空。拍卖预展在上海美术馆进行,门票20元;拍卖会在希尔顿酒店举行,入场券80元。就这样,仍然是一票难求。“
张宗宪先生举一号竞买牌,最终一号和最后一件拍品都由他竞得。第一号拍品是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2万元,因是首次拍卖,内地买家加价都是几百元几千元,但张先生一口就上万元地加,最后以11.5万元竞得此画,此价也创当时丰子恺作品的最高价。最终该场拍卖会成交额达835万元,成交率为74.5%。
1994年3月27日,中国嘉德在北京长城饭店二层大厅举办了第一场拍卖会,第一号拍品是吴熙曾的《渔乐图》,底价7000元。手持一号牌的张宗宪站起来说:“今天是嘉德的首拍,我出1.8万元,一拍就发”,场面顿时活跃,张宗宪相继加价,2.8万元、3.8万元,直至加到8.8万元,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上台敲响第一槌,张宗宪博得头彩。
1994年9月18日举办首场拍卖会的北京翰海因总成交额高达3300万元,震惊业界。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对于翰海拍卖会的成功发来了贺电。而张宗宪手持一号竞买牌,独自竞得总额为1600万元的拍品,占到全场拍卖总额的一半,轰动一时。
张宗宪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轩,北京匡时等诸家著名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顾问,这些拍卖公司的成立都和他有关,他也是中国拍卖企业的开创者,用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董事长刘尚勇的话说,中国拍卖企业的起步,都是张宗宪手把手教的。他和国内和国际拍卖公司都保持良好的关系,每年都提供很多藏品到这些拍卖公司拍卖。
如今95岁高龄的张宗宪先生,昨天刚刚过完阴历生日,虽然如此高龄但还是充满精力。他提到:“我一定会一直收藏艺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直到最后……只要是我喜欢的东西,也确实值得收藏的,如果我买得起就一定要得到手,就算我现在是150岁,我也要得到手。”可能这就是艺术品的魅力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