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墨山水为首,金陵画派创始人龚贤,超越四王,比肩四僧
导语: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金陵八家”各有不同的专长和面貌,龚贤的用墨最具特色,他主张墨气要厚、要润。为表现江南山水的滋润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人的积墨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极为浓重,但浓重中又有细微的深浅变化和巧妙的明暗对比。大部分轮廓线与皴染浑为一体,又适当留出高光和坚实的轮廓。发展了墨丰笔健的画法,形成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画风。他所创作的许多绘画作品,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觉新颖别致,那种古意出尘的笔墨风格之美穿透心灵,在我国古代画家中是十分罕见的。
《寒山落暮》
01半生飘零,百苦到老尚谋生
龚贤身处的年代正值明亡清兴,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下层知识分子,他身世漂泊,几乎大半生都是在避难和艰难谋生中渡过的。“百苦不一乐,到老尚谋生”。是他对自己一生遭遇的叹惋。
明万历四十六年,龚贤出生于江苏昆山官宦之家,他出生时,其实已然家道中落,十岁前,母亲便已去世。幼年起随家迁居南京,到南京不久,他父亲另娶。他祖父和父亲一起到四川去公干,从此一去不复返。
明崇祯末年,年轻的龚贤怀着建功立业的热血,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在秦淮河畔结社赋诗,讲学论艺,挽救民族的危机。由于人品正直,以及在诗、书、画上均有造诣,龚贤在南京士大夫中渐露头角。
然而好景不长,南明弘光元年,清兵攻陷南京,龚贤因野居北郊而幸免于难。为了谋生和躲避战乱,龚贤无奈开始了北漂。但生长在江南的他,长于吟诗作对,却不善于经营,加之身体羸弱,无法长期适应北方的清苦生活,不久后只好南归。
1666年,将近半百的龚贤又觉得在扬州生活没有安全感,他曾言“避贼还避兵,奔腾如惊禽”,于是决心迁回家乡南京。但回南京没多久,又遭到权势者的迫害。
如果说青年时代的龚贤还有一腔政治抱负,经过多年的漂泊,遍尝世事悲欣,他不免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为了再次避祸,龚贤最后决定隐居于南京城西的清凉山。
龚贤在清凉山隐居以后,潜心绘画,研究画理,除了与周亮工、方文等同道故交有所来往,几乎断绝了一般的应酬交往。龚贤晚年不仅卖画、卖字,还招收学生教画,龚贤曾向他的学生说,“至理无古今,造化安知董与黄?”教导学生不要“奉师说为上智”,而是将“师造化”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
康熙二十八年,龚贤年约七十,有一个颇有权势的“豪横”向他强索书画,此时的龚贤贫病交加,再逢精神磨难,致使卧床不起,不久便含恨长逝。
02从白到黑,画出心中的氤氲山色
龚贤之所以能独立成家,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便是用墨与同时代的画家不同。
同时代的四王是当时的主流,追求的是笔墨的“天真幽淡”。龚贤则学习宋人师法自然,所推崇的是董源、米芾、吴镇以及离自己最近的沈周,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
龚贤十三岁开始习画,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他既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
其30岁之前习作阶段,尚无风格;30岁到38岁,简笔勾勒的“白龚”,画风已趋形成;38岁至40岁前后,继续完善简笔画风,同时尝试多遍皴擦点染的繁复画法,最终形成苍润、浑沦的“黑龚”画风。
他把山水画艺术的表现技巧概括为四个根本方面: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并以创造丘壑为重。用笔“秃而老”,在描写涧壑溪桥、茅亭古树时,不着晕染而气势自然,苍劲深厚。画山石皴擦多至十余次,而常以浓淡不同的厚重颜色,相当真实地刻划出湿润多雨的山林景色,具有一种厚重浓淡、沉雄郁茂的独特风格。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将“三远”构图发发挥地极为巧妙,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构成了龚贤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气韵。
03桥头没个人来看,留取时光在画图
他的山水恬淡超脱,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向往,极具平静心、平常心,而他森严缜密的画法又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毕生追求。
龚贤醉心于山水,他几乎没有画过山水以外的其他画种。山水中也极少画人物之活动。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山川林木、烟霞云雾,一切人世间的烦扰都被涤荡得干干净净。当我们面对他笔下苍翠欲滴的山水时,感觉到的是大自然的苍茫、华滋、深沉和静穆;感觉到的是作者呕心抉髓的精神。“桥头没个人来看,留取时光在画图”(龚贤题画语),他的作品中留存了时光,留存了历史,也留存了他的心血和光辉。
结语:
龚贤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黄宾虹、李可染先后创立重墨山水新风,无疑是在龚贤积墨山水基础之上的发展。黄宾虹说龚贤“用墨胜过明人,我曾师法”(《黄宾虹画语录》)。
中国画家,有喜欢工笔的,有喜欢粗豪的,有喜欢用彩的,有喜欢专门用墨的,各式各样,各具艺术特色。一部中国绘画史,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汇集”,才能体现它的博大精深。龚贤是善于用墨的,而事实证明,墨在中国画的表现上,能施展很强的表现力。墨色的深浅、干润、浓淡等等,运用得巧,可以达到千变万化之妙,足与“丹青”并驾齐驱!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