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技考古如何留住千年前的色彩
【中华收藏网讯】一件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东汉彩绘陶楼,如何用科技的手段复原它光彩亮丽的原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给出了答案。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杰介绍,陶楼是一种随葬明器。2018年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新津县邓双宝资山抢救发掘了一批汉代崖墓,其中一座崖墓中出土彩绘陶楼两座,一座两层楼阁式、一座两层干栏式,陶楼通体彩绘,精美异常,且彩绘层保存非常完整,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汉代陶楼中较为少见。然而,这两座陶楼在刚出土时被厚厚的淤泥覆盖,彩绘层也面临随时脱落的危险。
孙杰告诉记者,彩绘层是文物历史信息最丰富的部分,往往也是陶质彩绘文物病害最为集中的部分,一旦发生病变,都是不可逆转的,比如薄薄的彩绘层一旦发生起翘剥落,是很难恢复的。值得庆幸的是,两座陶楼在发掘出土后,及时移交文保中心进行保护处理。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的“文物医生”们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文物表面彩绘层被泥土覆盖,彩绘图案被遮盖且隐晦不清,泥土层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起翘、剥落,起翘部位轻轻碰触就会脱落,导致颜料层被连带剥落,造成画面损伤。
对此,“文物医生”首先采用红外摄影和高光谱摄影技术,对文物彩绘信息进行详细调查,保留文物最初的信息。“通过这种手段,连肉眼不可见的图案和颜色也能被收集起来。”孙杰说。
下一步,“文物医生”们还将对文物的颜料卷曲、起翘、褪色、变色、胶质流失、变形等病害进行研究,并制定保护修复技术路线,筛选适合的材料和工艺。通过科学手段,相信很快就能让这两件文物重放光彩。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
- 北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古玩艺术品:下一个万亿级财富密码!普通人如何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