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联合考古队在塞林港遗址再获重要发现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22日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自去年12月29日起对塞林港遗址开展第二次联合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由中沙双方共12人参与,其中包括水下考古队员7人。
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姜波告诉新华社记者,本次考古工作分为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从陆地、海洋、空中对塞林港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果。
据介绍,陆地考古方面,考古队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并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解答了塞林港选址于此的重要缘由。
在遗址发掘中,考古队员清理出铜砝码、青金石、串珠、玛瑙、象牙制品、钱币等,同时还发现了阿拉伯石器、波斯釉陶以及来自中国的瓷器,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工作将传统的田野考古方法与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环境考古、数字测绘与3D技术相结合,大幅拓宽了考古学研究的视野。
“常规手段与科技新方法相结合为全方位研究塞林港人文历史与地理信息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拉网式调查、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与数字测绘工作,联合考古队在塞林港发现了成片分布的大型建筑遗址和两处排列有序的大型墓地,以及疑似海滨货场的遗迹,生动展现了一处古代繁华海港的历史景观。”姜波说。
此外,中国传统的碑刻拓片技术在本次考古工作中大放异彩,中方队员制作的碑文拓片,使得因风沙侵蚀而漫漶不清的碑文变得清晰可读,让沙方学者惊叹不已。沙特考古学家已经开始学习中国拓片制作技术,并拟在沙特全境推广。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处红海之滨,曾经繁华,后因故废弃,为流沙掩盖,遂成废墟。根据2016年中沙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对塞林港遗址实施为期5年的联合考古发掘。
2018年3月至4月,中沙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确认塞林港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朝圣贸易港,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并从拓印的纪年碑铭准确推断出遗址年代为公元9世纪至13世纪。特别重要的是,在遗址上发现了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器残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