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伤痕反而歌唱 姚运作品展开幕
2018年8月24日晚7时,《裂缝边上》——姚运作品展及艺术互动沙龙在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开幕。
策展人米诺、王薇,艺术家姚运、姚灵,社区美学倡导者、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创始人张斌,颂钵疗愈传承人、独立音乐人徐畅及诸多媒体人、出版人、设计师、艺术爱好者出席开幕式,并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
姚运本次带来14件作品参展,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明显的图像标志“裂缝”。观展嘉宾们认为,姚运围绕裂和缝的创作,对今天全球范围内面对“裂缝”的人们,显得更有意义。
“当你面对裂缝,感觉里面深不见底,彷佛终极的境界。但当你想清楚这样一种面对终极的状态,反而放下一切,无所畏惧。”姚运说。
她的人生中经历多次重大的“裂缝”。在动荡年代,她随家庭与故乡隔离,像吉普赛人一样流浪;2008年,她在汶川一线感受大地震裂,然后陷入长达五年的创作中断。但她和来自贵州西部的彝族祖辈一样,拥有一种“面对伤痕,反而歌唱”的深层乐观。
在开幕式上,姚运还和妹妹姚灵一起,给各方来宾展示一部独特的影像作品《踪迹》。作品中,伴随姚运的“裂缝”图像,艺术家姚灵即兴诵唱古老苍凉的歌曲,同时画面上展现彝族驱邪崇、迎吉祥的戏剧形式“撮泰吉”剪影。该作品给来宾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次展出中,姚运主要带来两个系列的作品。《第三者》系列展现艺术家和艺术观众之外存在的那个冷静旁观的“艺术家”感受,后者更冷静地旁观人生的裂缝;《瞬间的边上》系列则展现艺术家在瞬间发生的断裂边上,于一刹那间的闪念中依然保有对世间美好和规则的信仰。
附:
策展前言《写在裂缝边上》
在当今全球视野中,我们所见的“裂缝”越来越多。但在艺术作品中,除去个别的影像作品外,认真对待“裂缝”的并不多。塞尚那所布满裂缝的房子,主角依然是满眼的风景;达利画布中的墙面上时不时会出现裂缝,但其表现又稍显轻佻;另外那些出现裂缝的雕塑,它们很可能是艺术家有期待而未构思的偶然表现。
姚运的经历中充满“裂缝”,这成为她深沉思考的一个聚焦点。在数十年前那个讲究家庭成分的年代,她和整个家庭不得不像吉普赛人一样流浪,这使得他们和普通生活之间产生断裂;2008年汶川震区的一线体验,让姚运内心不可遏抑地产生对艺术价值的自我拷问,停笔三年后竟有了创作风格的折断型的转向;而今天,她和每个人一样,旁观着地球之上的不断增加的人际裂痕。在裂缝边上,望向裂缝内部,那里是黑暗?
那里是超越黑暗。蓝色超越黑色,是姚运对色彩的洞观。与罗斯科一样,她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去设置“色彩”,直接到能够让观者直达神秘的信仰和情绪。但这对姚运并不神秘,在故乡——黔东南的巫文化空气中,祖辈面对生死问题却发出自然而轻松的歌唱,这让一切带有“问题意识”的浓烈而抽象的色彩,都化为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清晰的想象。因此,裂缝、衬托裂缝的冷抽象格子、黑色、超越黑色的高感度蓝色,反而让人愉悦,就像我们已看清人类的历史。
对于姚运,或许她仍将面对、甚至长久地面对经验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但她勇猛的直面裂缝。
(王薇 米诺)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
- 北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