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在美术中的应用
【中华收藏网讯】“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最初研究透视的方法是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古希腊人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知道了透视的两大基本特征及规律,同时还出现了最早进行透视研究的著作。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讲到了透视的原理。并提出建筑的三大要素。
意大利画家菲利普曾探索过透视法的数学原则,运用几何和光学知识来增加绘画艺术的立体感。另一位集画家、建筑家、剧作家于一身的全才艺术家阿尔伯蒂于1435年写了一本《绘画论》,该书完全是用数学与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来论述绘画技巧的。其理论部分专门叙述绘画的数学基础——透视学,实践部分讨论构图、光和色等问题。这本书后来成了透视法数学体系的基础,也是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射影几何学的出发点。
在绘画理论方面,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绘画论》一书中,对阴影透视、反影透视做了一定的论述。达·芬奇十分推崇数学,他认为数学的严密性是科学的特点之一,并坚信数学的透视法是航标和准绳。
15世纪中叶,线形透视作为绘画艺术空间表现的工具已发展得相当成熟。15世纪后半叶,透视与绘画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并形成前所未有的繁荣期。透视学的建立、完善与兴盛为17、18世纪欧洲古典艺术及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早期的中西艺术作品中,人们由于不懂透视的概念,画作往往不够生动自然,比如古代埃及人画一个方形池塘,却不作梯形而画成正方形,池旁的树木也画成一样大小又横卧地上;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器图象中,驾车的四匹马被处理成仿佛四马平卧于地的景象。这说明,人类对于透视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自然的过程。
另外我们需要明确,严格意义上的“透视法”这一概念或者说真正的透视和明暗光影造型,是欧洲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9世纪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产物,在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并不存在。中国的山水画中虽然也表现了景物的“近大远小”,但这只是透视这一概念中很小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前透视”或“准透视”的含义。
总之,透视原理是客观透视现象的理论总结,它以其严密的系统性、科学性,成为人类认识、表现客观物象的有效手段。透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绘画、建筑设计、商业美术等领域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