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博物馆珍贵中国艺术品接连被盗 有人赖上中国
【中华收藏网讯】英国《每日邮报》8月17日文章,原题:在欧洲各地博物馆,可追溯至明朝的中国珍稀艺术品正“订购”被盗,有人称这可能怪北京
近几年来,欧洲各地博物馆的珍贵中国艺术品接连被盗。有专家称,这些艺术品正最终成为北京亿万富豪们的私人收藏。
最早一起盗窃案发生在2010年的瑞典皇家“中国宫”,最近一起今年发生在英国的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对收藏家和博物馆来说,这些被偷艺术品价值不菲,而对中国来说,它们蕴含着“无价”的文化意义。这些失窃艺术品中许多下落不明,被认为已返回其祖国。
北京保利拍卖一名执行董事说,在中国精英中,购买遭劫掠的文物已成为一种“高街时尚”。有传言称,其中一些盗窃行为是盗贼们收到来自中国新富甚至官员的“订单”后实施的。但专家表示,尽管中国富人或许不会对购买这些遭窃艺术品感到不安,但这不可能是政府策划。“中国人无需协同作战”,艺术品损失登记机构总顾问詹姆斯·莱特克里夫说,“中国有足够多资金雄厚的收藏家,他们都渴望获得收购此类艺术品的自豪感。”
2015年位于巴黎东南部的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的15件东亚“无价”艺术品失窃。今年4月,几名蒙面男子从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盗走一些珍贵玉器和黄金制品,其中一些可追溯至中国明朝早期。英国刑侦警官马修·里德称,尽管这些东西价值不一,却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意义”。
其中,许多被盗珍宝都是英法联军在鸦片战争期间——尤其是1860年破坏圆明园时——从中国劫掠的艺术品。当时,英军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整整燃烧三天三夜。近年来,每当拍卖会上出现当年被劫走的圆明园艺术品时,中国买家迅速将它们抢购一空。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只是将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东西带回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