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曾携带《瑞鹤图》欲逃往日本 被截获
文、图/记者金叶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 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还有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内外的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是为《瑞鹤图》。
《瑞鹤图》为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让花鸟和风景相结合。画面三分之二处是布满天空的飞鹤,三分之一则是露出的汴梁宣德门的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也十分精妙,18只白色的鹤,几乎没有两只的姿态完全相同。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映衬于石青满染、薄晕霞光的天空之中,整幅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卷后更有瘦金体的题记及诗,挺劲爽利,意度天成,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实为赵佶难得一见的诗、书、画俱佳的“御笔画”。
但令人嗟叹的是,此“祥瑞之兆”并没有挽回北宋衰败的国运,此后第15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而又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备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被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