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不可“野蛮重绘”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一张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刻文物修复前后的对比图在网上流传。修复后,原本朴素的佛像被涂上了色彩鲜艳的涂料。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回应称,造像于1995年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重绘,其余造像未被重绘,至今仍保持原貌。还有当地文物爱好者表示,四川广安金凤山上的石刻也遭到重绘。广安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遭重绘的文物只有大小两龛。
从报道来看,无论是安岳的石刻造像,还是广安的石刻造像,在重绘前,整体色彩都很朴素,然而在重绘后,被涂上大红大绿外加金黄的色彩,广安的一尊石刻原本手臂残损,如今还被重塑了一只手臂。难怪不少网友质疑这些石刻遭到了“野蛮重绘”,让人深感痛心。要知道,安岳石刻始刻于公元521年,至今已逾1400余年,具有较高的史学和艺术价值。而广安金凤山上的石刻,据相关文献记载和造像风格看,为南宋时期所为,其史学和艺术价值同样不小。
众所周知,不同于庙会上的现代雕塑,文物本身就应该有文物的模样,它越古董就越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尽量保持原状,是文物最应该具有的样子。在不能保持原状的情况下,遵守“最小干预”原则,将文物修旧如旧、修旧如故,把“保护性破坏”降到最低,才是文物保护的正确之道,这样,才不会对文物的史学和艺术价值产生较大的破坏。反观上述“野蛮重绘”,修复后的石刻造像给人一种金光闪闪、富丽堂皇的感觉,这恐怕就沦为庙会上的伪文物了。
那么,这些石刻造像为何会遭遇“野蛮重绘”?从安岳县文物部门的回应可以看出,当地群众具有文物保护的热情,却缺乏文物保护的正确意识,自发捐资弄出了那些“浓妆艳抹”的现代玩意儿。而广安的石刻也大多是当地百姓自发集资翻修的,认为重绘是在做好事。如今看来,他们实在是好心办了坏事。为石刻造像重塑金身是许多信众表达信仰的传统方式,文物遭遇“野蛮重绘”再次表明,相关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行动,要跟上民间力量的保护行动,不然还会有更多“浓妆艳抹”的文物出现。
此事也给各地文物部门提了个醒:石刻文物等历史遗迹的修复,不能单纯依赖民间力量的自发而为,民间保护力量毕竟只是“游击队”,文物部门一旦存在监管上的疏漏,保护文物变毁坏文物的情形,极可能出现,比如一些群众觉得,新的才是更好的,就会不顾原样地进行翻新。保护文物,还是要充分依靠有科学保护手段、科学保护意识的“正规军”。如果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定要及时弥补,因为“野蛮重绘”对文物的破坏,同样不可逆转。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金融化,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