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考古队下月赴斯里兰卡 进行田野发掘
【中华收藏网讯】上海博物馆考古将走出国门。记者近日从上博获悉,上海博物馆考古工作正在升级和转型,经过前期准备和现场考察,已确定与斯里兰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在斯里兰卡的联合考古。上博研究人员将于8月出发,在斯里兰卡进行为期四十天的田野发掘。这将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进展。
上海博物馆考古走出去的第一步为何选择斯里兰卡?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枢纽。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途经此地,当地也留下了郑和船队的记载、遗迹和传说。因此,此次考古选择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上海博物馆考古力量走出去的第一步。
斯里兰卡方面十分看重上海博物馆领先的考古力量、较高的学术造诣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杨志刚介绍,考古不是纸上谈兵,发掘后要有系统的、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并举办面向公众的考古成果展,这些都是检验学术水准的指标。“此次走出去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最终和斯里兰卡达成合作方案。我们的研究人员会在今年8月启程前往斯里兰卡,和当地专家联合考古。具体计划还在进一步推进中。”
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博物馆考古部承担了上海地区的所有重大考古任务。上海考古也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通过考古发掘,填补考古空白,对于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做出了大量贡献。
经过上博考古专家发掘的遗址,如崧泽遗址、马桥遗址、广富林遗址等成为考古学文化命名地。位列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青龙镇遗址发掘,证明了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斯里兰卡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能证明人类的交流历史,上博考古专家相信,此次斯里兰卡之行会填补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研究空白。
此次海外考古合作的促成也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相关。杨志刚说,“我们觉得‘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上海博物馆有这个社会责任,把这一倡议和博物馆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倡议提出后,上海博物馆就做了不少工作,很多展览也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如2014年的新疆壁画展、2016年的日本醍醐寺艺术珍宝展等。此前,上海博物馆针对目前国内开展“一带一路”相关考古工作的情况作了一些具体分析,找准定位,凸显上博特点和优势,最后聚焦在斯里兰卡。“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城市非常重要,斯里兰卡也是重要的海上丝路港口,所以选择将此作为突破口。”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古玩市场:这些极为重要的事,你一定要明白!
- 弘仁元网拍!2025“七月”名家书画无底价专场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没看错吧!定了!艺术品作为国家的储备资产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临
- 当艺术品遇上资产化:一场重塑文化与财富的变革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