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物变成仿古建筑要严肃追责
【中华收藏网讯】日前,网友曝料称,明长城最大的军事边堡、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被当地政府用仿古砖包裹修复,搞成了崭新的仿古建筑。对此质疑,新荣区文物局于6月18日回复记者称,该修复方案经过有关部门审批。(6月19日北京时间)
得胜堡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大同镇的重要关隘,规模之大为明代军事边堡之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这样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却遭受到了以保护之名进行的破坏行为。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得胜堡却被当地政府用仿古砖包裹修复。新荣区文物局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仿古砖包裹进行修复,而这并不是修复人员“失误”,新荣区文物局还称这一修复方案经过了有关部门审批。据了解,得胜堡年久失修,雕砖巳摇摇欲坠,夯土墙体亦有所裂缝,但总体造型基本维持。对得胜堡进行修复,很有必要。但当地的修复方案却实在太过荒谬。
鲁迅就讽刺过有土财主将布满铜锈的文物器具擦得锃光瓦亮,还以此自得的故事。用仿古砖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所谓的修复,这与鲁迅所讽刺白土财主毫无二异。这并不是对古建筑进行修复,而是对古建筑进行破坏,而且是浪费公帑大搞破坏。这样破坏文物、严重违反文物保护原则的方案,是怎么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查、进行彻查。
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却生生变成了仿古建筑,本应是文物的保护者却变成了文物的破坏者,这让破坏文物的不法行为成了公然进行的“合法行为”,这对文物的破坏往往是灾难性的。就如得胜堡变成了仿古建筑就是如此。类似情况并不罕见,如2016年,辽宁绥中对“最美野长城”进行修复,就涉嫌违规使用水泥,此事一时间也引发舆论热议。
文物保护者成了文物破坏者,这样的事件还不限于对文物进行违规修复。如将文物违规用于商业用途,或出租、出售等,一些地方则热衷制造赝品,翻造古迹,劳民伤财;有的为了GDP发展,把文物古建拆掉;而一些古建筑发生意外火灾,或是其他人为因素损坏,都是职能部门文物保护不力所致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让人看到在文物保护方面,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要能加大惩处力度,尤其是职能部门保护不力问题,更应该加大问责力度,不能让保护者变成了破坏者。从每个人到职能部门,要都具有对文物的保护意识,相关部门更应该具备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把文物“修复”成仿古建筑,就暴露了相关部门文物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的双重失守与“沦陷”。人类共同的文化之根怎么能由这些人来守护?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