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杂志《采访》停刊 安迪沃霍尔参与创办遇纠纷
【中华收藏网讯】《采访》(Interview Magazine)杂志,1969年由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及英国记者John Wilcock共同创办。该杂志以艺术、时尚、音乐方面的高端访谈为主打,是圈内极有影响力的老牌杂志。今年由于饱受员工离职以及前员工发起财务诉讼的影响,该杂志已宣布停刊计划,现已开始资产清算,将在年底停止出版。
《采访》的前编辑法比安-巴伦(Fabien Baron)在今年4月离职后向杂志提出法律诉讼,声称杂志社拖欠他的薪酬60万美元。巴伦在《采访》当了将近十年的编辑,他在职期间曾拉动杂志的销售,《采访》订户一度达到20万之多。而前副出版人简-卡茨(Jane Katz)也声称被杂志社无故解雇,并被拖欠23万美元薪水。《采访》前主席丹-拉宫(Dan Ragone)则说杂志社欠他17万美元。前雇员德博拉-布拉苏西控告杂志社,认为杂志社是因为她收入高而解雇了她。此外,还有三位女性控告杂志前创意总监卡尔-坦普勒(Karl Templer)性骚扰,但坦普勒予以否认。总之,《采访》杂志官司缠身。
对很多美国读者来说,《采访》的停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杂志对名流的采访和漂亮的照片令读者印象深刻。在安迪-沃霍尔1987年去世前,他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杂志的风格。沃霍尔经常自己设计问答,早期的供稿人还包括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
1990年,全球知名的艺术杂志Artforum的前主编英格丽德-西斯齐(Ingrid Sischy)出任《采访》杂志主编,她担任这一职务一直到2008年。在西斯齐的领导下,《采访》杂志迅速变得国际化,它的封面上出现大批影视、音乐、艺术明星,其封面设计的独树一帜也广受称许。西斯齐对杂志风格的定位是“dishy butserious”———“有魅力又不失严肃”。西斯齐离职后由巴伦等继任。
不到一年前,纽约著名文艺刊物《村声》停止纸质出版,只保留网站,给美国杂志界敲响警钟。如今,《采访》的停刊决定令人对美国杂志界的未来充满担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 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