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货币文明密码探析
【中华收藏网讯】上古时期钱币上的谷纹、麻纹、蒲纹、乳丁、龙形、鸟形等形状,都有其纪念意义。
远古货币源于何时,一直为历代学者争论不休,古玩字典谓之太吴时期即有货币;伏義时代造有棘币;黄帝时期就对上币玉实行厘定之举并造舟车以济商旅不通;尧因发大水而铸大钱……可见,货币在人类历史上使用的年代非常久远。
探悉远古货币文明密码有四大根源:
一是象形密码。龟币像龟,鱼币像鱼,贝币、朋币像贝壳,桥币像磬,庤币、铎币像生产工具和农具钱、博,即大禹治水时的治水铲具,也像铎铃。
二是纪念密码。上古时期钱币上的谷纹、麻纹、蒲纹、乳丁、龙形、鸟形、图腾等形状,都有其深远的纪念意义。如玉币上的谷纹寓意人们离不开谷物,祈盼五谷丰登;麻纹寓意人们依靠结绳记事,穿衣需编制麻布,打猎离不开绳具;蒲纹是指蒲是建房、洞穴、编席取暖都离不开的最佳材料;乳丁寓意人们不忘母亲哺乳的养育之恩。由此可见,玉璧在母系时代就已作为钱币使用。如龙、鸟、鱼等图腾既是各部落的族徽,也是千秋万代常在铸币中体现的标志。
三是记值密码。如夏庤币有大小不同的数十种币值,并有八卦刻示区分和“十”“一”之税标示(从夏朝开始就实行“十”“一”之税,并铸于币上,商人赚十枚钱必须上缴一枚税钱,详见2014年9月17日山西日报);又如玉环币、玉贝、铜贝上也有刻度标示;再如圆金最小的是1.5克,2枚圆金顶一朋;并分两连珠为一朋;三连珠为一朋半;四连珠为两朋;五连珠为两朋半;六连珠为三朋;还有五朋,古籍中记载武丁六年,商王为奖励宰相付说监制宝鼎有功曾赏朋币五朋。
四是比重密码。综观上古所有钱币,都是在比重上做文章,因为制币材料珍稀而详分毫厘。如玉璧最大的直径31.7厘米,重1776克;和氏璧价值连城,为国与国大宗交易用币;小玉璧2.5克,为百姓生活交易用币;庤币最大的19.3克,最小的1.8克;龟币最大的93.1克,最小的1.6克;铎币最大的233.8克,最小的4克。

铎币
以铎币为例,它是由木栯、铎铃演化而来的,在上古时有其礼乐等深远意义。从铎币演化过程看,它横跨新石器时代,黄铜时代,青铜时代,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和奴隶制社会。所造铎币从大到小,从粗美到精细,可见黄帝时期的厘定之具是千真万确的,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先民的聪慧和造币技术的先进,更是历代文明的传承。
传说尧以前各部落以首领的肘为尺、指节为寸;黄帝以前曾以马尾、蚕丝、蛛丝为忽毫,亦以黍子为分寸确定计量;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在《中国历代尺度考》中确定夏尺是当今七寸四分四厘,即25.5厘米,殷尺是当今六寸三分,即21.2厘米,周尺是当今六寸四分,即21.3厘米。由此可以确定,夏、商、周所有铸币都是按尺寸规范铸造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的真相:不是有钱才玩得起,而是懂才值得拥有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