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达人收藏三千多册菜谱
【中华收藏网讯】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在资深的吃货世界,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无锡,就有这么一位达人,收藏了3000多册90年代前的食谱,如今,他更想将书本中的内容搬到餐桌上,让市民尝一尝“老法头”的味道。
喜欢老酒后
喜欢收藏
来到北大荒食品城二楼的一个办公室,记者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住了,仔细一看全部是各种各样的食谱,如“面条之路”、“肉类菜谱大全”、“铁锅私房菜”……这些图书的主人叫许华东。刚开始,他所擅长和喜爱的是茅台酒的收藏,为了考证每瓶茅台酒的文化,他需要找到印有每个年代茅台酒的图片、书籍来进行佐证,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老菜谱中最为齐全。“2010年的一个夏天,在北京的潘家园,我无意中找到了一本叫做《菜谱集锦》的书,是1961年出版的,其中就有国宴茅台的图片和配菜情况,让我欣喜不已。”许华东说,从那之后,他就爱上了老菜谱收藏。
目前,收藏的图书中有明代刊印食谱17本(套)、清代刊印食谱75本(套)、民国食谱超过百本(套),解放后的各类稀有食谱近3000册。其中较为珍稀的有明末戴凯所著《竹谱》、清代美食家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晚清王士雄撰写的《随息居饮食谱》……这些都是他最得意的收藏。
让更多市民尝到
老菜谱里的美食
收藏了这么多美食图书,许华东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这些老食谱里的菜搬回餐桌。“不少菜式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特别是书上所说的不少原料,很难找,我尽量把它还原。比如酱椒鱼头,老酱是以前家庭自制的一种酱料,现在可不好找了。”为了寻找这个酱,他在苏北老家可费了不少功夫。为了找到一些“土调料”,他只能跑到一些偏僻的乡村去搜罗。许华东说,还原这些已经消失的美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一个是食材难找,比如熊掌,现在已被禁止食用。另一个原因是工序繁杂,耗费的人力、时间成本太大。他告诉记者,老食谱中所指的不少原料都和现在的不同,“陈年萝卜干,可不是现在搭稀饭的小菜,那种萝卜干需要腌制很长时间,颜色呈现出黑色。”按照食谱记载,当年黑色的陈年萝卜干比较常见,甚至腌制几十年的都有。还有传统制法的豆腐现在也基本见不到了。这些限制都让他在定制这些菜肴时费了不少心思。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