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眼学”还是“科学”,是噱头还是救星

发布日期:2017-06-28    来源:收藏快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09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围棋人机大战以及机器人做高考题再一次让机器的较量成为焦点。在从不缺乏假货、赝品的古玩圈内,自古以来鉴定靠的都是专家、行家的眼力。但随着专家打眼事件的频现,利用科学仪器进行鉴定的方式应运而生。现在甚至有一种舆论认为,艺术品鉴定未来只能依靠科学检测。尽管依靠数据库比对的仪器鉴定能够从数据上分析文物的特征与年代,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短期内很难建立起统一的文物艺术品样品数据库、仿品数据库。此外,仅以参照数据的相似性来判断文物的真假无疑是片面的。那么,面对古玩鉴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究竟是该依靠眼学还是科学呢?古玩鉴定的未来之路又该走向何方?

专家鉴定陷信任危机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发酵,文物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在利益的驱使下,造假团伙的造假水平也越来越“高明”。近几年来“专家打眼”事件依然频频出现,专家鉴定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其实,国内从事文物鉴定的专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国营文博机构从事文物研究与鉴定的专家以及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但他们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对公提供研究性质的鉴定,而不对民间开展鉴定业务。第二类是民间鉴定群体,这类群体的构成就更为复杂,既有多年资深的收藏爱好者,又有商人或是在协会任职的个人。

伴随着人们对赝品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市面上的造假技术也更为猖獗,在徐州、蚌埠等造假基地,造假团伙甚至会给赝品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而对于A类赝品,造假团伙竟公然保证“如果拿至故宫鉴定,一旦鉴定为假,则以3倍的购买价格予以赔偿”。

对于造假团伙如此猖狂的言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刘嘉表示,“正是因为造假团伙对专家们鉴定的方式和视角过于了解,因此只要造假者规避掉这些鉴定方式就可以将赝品仿得滴水不漏。虽然依靠经验鉴定是古玩行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无论是专家鉴定还是民间鉴定都有一定的缺陷,对于专家鉴定来说,国营文博机构的专家过手的大多为真品,其知识储备多来源于过去的传承,在造假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依靠文献知识来鉴定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况且,根据国家鉴定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不允许国营文博机构的专家为社会鉴定。而民间群体的鉴定就更为复杂,商人、收藏家、爱好者混杂其中,他们的鉴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金钱,因此这样的鉴定一定不够客观”。

科学鉴定尚存缺陷

正是由于专家鉴定面临的信任危机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科学仪器进行鉴定的方式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以陶瓷为例,与传统的专家目鉴相比,科学仪器鉴定在鉴定文物艺术品的材质以及老化痕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仪器鉴定依靠数据辨别年代和真伪的优势是专家传统经验所无法实现的。

资料显示,如今科学鉴定技术最成熟的是X射线荧光和热释光,通过检测得出文物材质的成分和元素组成信息,再依据标准数据库进行对比,以此来确定文物的产地和年代。一家从事文物艺术品鉴证与溯源的公司华力必维艺+1总经理李晟表示,目前造假现象可谓层出不穷,连传统的检测方式碳元素检测都会出现造假的现象,因此在鉴定时除了X射线荧光和热释光外,还需要通过显微镜放大检测,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古地磁测定等方式来进行材质测试和年代测试。大量来自窑口、材质等方面的数据为科学鉴定提供了支撑,目前年代测试的误差在几十年左右。

对于科学仪器在陶瓷断代以及辨伪方面的优势,刘嘉表示,科学鉴定可能是未来古玩艺术品鉴定惟一可行的道路,目前陶瓷的科学鉴定已经相对成熟,但国内的两台顶尖机器分别用于故宫博物院以及首都博物馆的研究,其准确率可达95%,但不对外提供鉴定服务。

然而,科学鉴定也有着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首先体现在数据库的不够完善,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出台;其次,尽管科学技术在文物的材质上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对于文物的工艺却无法辨伪。以玉器为例,从理论上讲,无论是新玉还是老玉都是经过成千上万年形成的,古玉的科学检测还停留在材质上,并没有对古代玉器的工艺、自然腐蚀性等做技术性的分析。

经验与科技需双管齐下

千百年来,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一直延续着传统的鉴定方式,但随着造伪技术的愈加高明,传统的鉴定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将传统经验与科学鉴定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实现对文物艺术品的精准定位。

对于文物鉴定的未来发展方向,刘嘉表示,科学鉴定这一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缺乏完善发展的条件,目前科技鉴定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展开,并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但无论是专家经验鉴定还是科技鉴定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对真品和现代赝品进行科学、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考查。

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刘双舟看来,文物艺术品的鉴定需要采用“眼学”与“科学”结合的方式,对于适用于材质分析的瓷器来说,科技检测不失为一种精准的选择,而对于书画等艺术品则需要专家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对其绘画风格的了解才能做出判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收藏快报